筑好乡村旅游“小路”,铺就乡村振兴“大道”
从城市到乡村,人们向往的是乡村特有的生活与味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不少“最美乡间小路”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文化风情成为城里人向往的“远方”。许多地方的乡村旅游因此而风生水起,获得了长足发展,日益成为农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重要途径。7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包括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在内的320个村庄榜上有名。
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风民俗、邻里相望的田园生活是乡村的重要旅游资源。近年来,一些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一些地区涌现了度假、休闲、康养等业态,乡村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还有的地方通过“旅游扶贫”让当地农民享受到巨大红利,不少背着锄头“看天吃饭”的贫困户,如今举着小旗子端起旅游这个“金饭碗”。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年上半年)》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达15.1亿次,同比增加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886万人,同比增加7.6%。
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虽然是“潜力股”,但也存在着不少“短板”。例如,准入门槛较低,一哄而上,你搞我也搞;旅游产品同质化、单一化,景观城市化等现象十分严重,“千村一面”,缺少精品项目和独创文化品牌;忽视长期的产业链打造,有“硬件”没“远见”;资金和人才短缺,有“前景”没“钱砸”,有“人气”没“人才”,等等。为全面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去年曾联合发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从补齐乡村设施建设短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配套政策支持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此次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首批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都是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地区,这也启示我们,乡村旅游只有坚持“软”“硬”兼施、“长”“短”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筑好乡村旅游“小路”,铺就乡村振兴“大道”。乡村旅游既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我国大约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十分巨大。但是,乡村旅游涉及面广、需要协调的部门多,操作起来难度大。这就需要各地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问题作为政府工程、民生工程,将乡村旅游纳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全国3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样板,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切实做好顶层设计,优化乡村旅游区域布局,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用最美村景为乡村振兴“拴心留人”、增光添彩。(南方网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