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4000余名志愿者服务世园会 获赞“最内行”
暑假期间4000余名高校志愿者服务世园会
志愿者服务专业获赞“最内行”
暑假期间4000余名高校志愿者服务世园会
每天行走近3万步,无论是30℃以上的高温还是刮风下雨从未缺席,用最美的微笑和最高的热情为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提供咨询、指引、讲解服务。这个暑假,来自北京和河北张家口各个高校的约4000名大学生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世园会,成为了一名世园会志愿者,他们的专业服务,得到了各展馆负责人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不顾高温或雨淋
每日站岗5小时
“你看矗立在志愿者岗亭旁边的这把遮阳伞,平时我们用不着,下雨时我们更用不着。”夏天的世园,烈日炎炎,温度几乎每天都在30℃以上。走进世园会,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即便是骄阳似火,志愿者们也没一直站在遮阳伞内,时常因为为游客指路,而晒在阳光下。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赵逸涵在生活体验馆进行志愿服务,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每天站岗10个小时,她和搭档一人5小时。在站岗的过程中,培训时学习的礼仪知识都深记在心。站姿、步伐、语气等,都是需要注意的细节,不能因为阳光一晒,就懈怠下来,影响志愿者的形象。“每天最开心的,就是能回答游客的一些问题。”赵逸涵说,这样会让她觉得这一天的站岗是“值得的”。
六、七月的天,说变就变。上午还是晴天,下午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雨。随着雨势渐强,游客们一路小跑,纷纷向遮阳伞和各个场馆跑去,然而各个场馆附近的志愿者却沿着游客们相反的方向,排列在路的两边,引导游客有序避雨。“避免游客们都跑去一个地方。”赵逸涵说,经过了一阵最猛的风雨后,她终于可以停下来,稍作休息。尽管她穿着雨衣,戴着帽子,雨水仍然打湿了她的头发,几滴雨珠沿着她的额头往下滑。“我得赶紧去巡视了。”话音刚落,她又踏进了雨中。
大手牵着小手
陪“特殊客人”逛世园
7月8日,世园会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他们是来自大凉山可爱而又质朴的彝族孩子们。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志愿者接待了这群“小客人”。
志愿者们很快与孩子们建立起了友谊与信任,这份珍贵的友谊跨越了城市、年龄的距离,为大凉山的孩子们带去了无限的关爱,孩子们的热情也感染着志愿者们。在进行了初步交流之后,大凉山的孩子们为志愿者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歌舞表演,孩子们的民族服饰美丽特别,歌声带着独特的韵味,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之后孩子们还和志愿者们合作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让现场气氛更加活跃。
午饭过后,志愿者们分组带着孩子们参观整个园区。在生态展示区,孩子们一路欢声笑语,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大手牵小手,穿过芦苇丛,走过小桥流水。在参观的路上,孩子们还开设了“语言小课堂”,志愿者们接受了孩子们热情的邀请,学习了彝族文化方言,同时教给他们《八百标兵奔北坡》的绕口令。
这一天的行程被排得满满的,大凉山的孩子们也大开眼界。在世界园艺展区,独特的异域风情、清逸雅致的日式建筑、科技感十足的卡塔尔空中花园各式各样的展馆引得孩子们赞叹连连;在国际馆,缅甸等诸多国家的特色展品让孩子们眼花缭乱。
“这次世园会之旅让很多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大三学生吴京泽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这短短一天的时间不能满足孩子们对世园会的全部幻想,却足以使孩子们与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建立起友谊,通过世园会的窗口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让他们对大山外的世界多了更多美好的记忆。
引导员、翻译员、讲解员
各个岗位争当“内行”
“我们这一天走下来,加上为游客指引,一天30000步是常有的事。”在世园会园内负责国际馆指引工作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王晓玮告诉北青报记者,来国际馆参观的游客较多,王晓玮走的路、说的话也会更多一些。
在向游客指明正确路线的同时,王晓玮还经常被问到“国际馆都包括哪些内容”、“世园会还推荐哪些场馆”、“白天来还是晚上来更好玩”等问题,几天的志愿服务下来,王晓玮俨然成了一个出色的“导游”,可以向全国各地来游玩的游客推荐“最佳游玩路线”。
和王晓玮不同,在经过了几天的志愿服务之后,在东非展区服务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许必增则成了一名出色的翻译。“您现在看到的这个工艺品是乌木做的,非洲会在特有的节日里挂在墙上,这些工艺品会依据宽厚大小的不同而被定为不同的价格。”在乌干达展区内,一件件具有非洲特色的工艺品正在展出,许必增英语说得不错,自发地当上了乌干达工作人员和游客之间的翻译,刚开始,是对方说一句,他翻译一句,几天下来,他已经能完整、生动地介绍每一个工艺品的故事了,被乌干达展馆负责人评为“最内行翻译员”。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王宁在中国馆负责讲解工作,刚得知自己要做讲解员的时候,他内心充满了期待,还有一点点紧张和不安。在上岗前,他加入了上一批志愿者群和“前辈”提前对接,他从上一批志愿者手里拿到了讲解词,自己打印出来,勾勾画画,在上边密密麻麻地划出了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并在上岗前提前熟悉展区位置,和另一位同学一组脱稿“对词”。
“讲解员真不是背过讲解词就成。”王宁认为,熟背讲解词只是对解说员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作为志愿者要有服务意识,比如说提醒游客注意脚下安全、有老人或者孩子的家庭要适当放慢速度等。“有可能我们不经意的某个举动就会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而这些都是讲解词里没有的。对于王宁来说,这次的志愿服务经历是一段非常珍贵的体验,做中国馆的讲解员不仅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使他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热爱。
志愿花絮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世园会志愿者”
7月10日,北邮世纪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志愿者们迎来了志愿周期的第3日,志愿服务进行到中期,大家热情不减,而一早集合时更是天气晴好,连带着志愿者们的心情也更加愉悦,斗志更加昂扬。
突然狂风骤起,暴雨来袭,志愿者们邀请游客到岗亭稍事休息。其间,一位热心、细心的阿姨幽默地问道:“你们志愿者,还都取了‘艺名’吗?我看证件上写着孙雷迎澳、裴公钰禧、周睿吉铖、石慧、王子、甄帅……”志愿者李昊轩见阿姨如此幽默,他也机智地回答:“没错儿!其实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世园会志愿者’。”志愿者岗亭里顿时响起笑声,氛围格外和谐、融洽。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志愿者从试运营以来一直努力为世园会奉献着力量:志愿者们不惧高温,不仅在岗亭中迎风而立,而且在节日期间参加“快闪”、端午节活动来丰富世园会;指路,从最西片的园艺小镇到最东片的生活体验馆各个岗亭服务点……
为了记录北邮世纪学院学子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学院学生胡长清、王小宇设计了一个志愿者人物剪影,以志愿者“微笑指引”的动作为基准,主体以“志愿蓝”为主色调,画中的词语都是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以及志愿服务精神的“名词标签”,这幅图一方面体现了志愿者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突出志愿者们的责任重大。在志愿蓝的人物剪影上,“热忱、耐心、坚守”这三个简短有力的词汇下,又衍生出许多如三原色一样美好质朴的品质。
志愿者日记
北邮世纪学院志愿者马子祺:
在奉献中学习和成长
7月14日是我在世园会园区做志愿者的第7天,从开始游客询问任何景点都要翻看地图才能解答,到现在已经将园区路线烂熟于心,于我而言,这既是一个奉献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A9岗亭位于中国馆后门与国际馆正门的交叉点,左邻售货机,右邻洗手点,旁边就是草坪剧场,所以需要回答的问题算是比较“全面”的。虽然这几天志愿者工作的内容有一些单调和枯燥,但是那种自豪和快乐却从心底油然而生,因为我们是在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是在为盛大活动尽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我也很高兴有这么多有爱朋友汇聚于此。在志愿者的岗位上,我们用自己的微笑和热情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将这种微笑传递下去。微笑,简简单单的嘴角上扬就是最美丽的风景。人生很长,永远的志愿生活并不存在,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短暂而又有意义的时光将嵌入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回忆之中。
首都师范大学志愿者刘施雅:
日行三万步 一声“谢谢”就满足
志愿服务正式开始后,我们就快速进入了工作状态。作为礼宾接待组的成员,我们几个人首先要熟悉园区,面对160公顷的园区,我们需要探索整个园区,熟知园区整体布局、各场馆位置、整体游园路线和基本服务点位,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大量的徒步踩点工作,对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锻炼和挑战。
因为我们要身穿志愿者服装在园区走动,随时随地都会有游客向我们寻求帮助。相对于在定点岗位服务的志愿者,我们灵活性更高,对园区的了解范围更广,只有对整个园区都有所了解,才能对各个区域的相关问题都能进行解答。
令我感到自豪的是,可以和其他组员一起圆满完成任务并得到游客的赞赏和微笑。虽然每天至少要走两三万步确实很累,但游客的一声“谢谢”、一个微笑就让我感到无比满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志愿者陈启凡:
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工匠精神
我负责的是日本展示馆,我们一天的工作可以用两个字总结:入微。大多数游客朋友基本上都是花一天的时间走马观花地游览一遍各个展馆,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展览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工作期间,志愿者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花真好看。”相对于游客朋友而言,志愿者的幸运就是能够深究展览背后的故事,去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
早上七点多去上岗时,日本的园艺师早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工作起来很忘我,难以被外界环境打扰,一天下来也很少抬头看一下络绎不绝的游客。同时,园艺师非常在意细节的处理,他们竟然会用吸尘器把铺路石下面的尘土和枯枝一点一点地打理干净。
翻译魏姐告诉我们,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时,日本园艺师的回答大都是因为热爱。当我们深深地热爱一件事情,我们不光是在做一份工作,也是在完成一件艺术。这让我重新认识了日本高超的园艺水平及园艺师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中建装饰志愿者展鹏飞:
既是志愿者又是记录者
作为领队,我每天除了做一些志愿服务工作、巡查督导自己的队员,与园区、驻地进行日常的沟通外,工作之余,我还对8名队员进行了采访,并分别写下千字左右的人物特写,记录了每个人的志愿服务故事和感想等,总共将近6000字。
服务世园会期间,我要求队员们每天都写写自己当天的小见闻、小故事、小收获等等,长短皆可,写完用微信发给我,我看完以后觉得有亮点的、有意思的,就会跟他们深度聊一下,然后把它写出来,形成一个个小特写,算是为我们这次志愿服务做个见证吧。作为本单位的团委负责人,我觉得参与这次志愿服务收获特别大,除了心灵上的收获外,对于志愿者招募、驻地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也都深受启发。
中建装饰“小确幸”义工队的30名志愿者作为第七批次的世园会志愿者,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任务。我们的岗位主要在中国馆,服务期间,每名队员日均行走2.5万步,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共解决失物认领23件、人员走失24人次、医疗救护5人次,收到表扬信22封。
本版文/本报记者 刘婧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