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小特产大产业 云南小草坝镇打通脱贫致富路
中国青年网昭通7月7日电(见习记者 吕佳璐)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位于彝良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3公里,境内气候春凉、夏暖、秋凉、冬寒,是典型的高寒农业镇。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让小草坝成为“世界天麻原产地”之美誉,同时也成为方竹的“第二故乡”。而小草坝镇则充分发挥这一自然资源优势,踏踏实实走天麻、竹笋两大高原特色产业道路,让天麻、竹笋成为小草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车之双轮、鸟之两翼”。
依靠竹子种植 打通脱贫致富路
这里有民谣这样唱:“一年栽竹,两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成荫,五年卖竹度光阴。”记者来到小草坝镇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漫山遍野的竹林连成竹海,青翠欲滴,景色宜人。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彝良县小草坝镇大桥村村民贾连兵。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现在种了十多亩竹子,每年能有一万多的收入哩。”贫困户贾连兵没想到,以前靠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的收入都不够吃,自从开始种竹子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像贾连兵这样靠种竹脱贫的农户,在彝良县占大多数。截至2019年4月,全县实现竹产业总产值4.778亿元,覆盖竹农5万余户21.3万人,户均创收达9500元,人均创收23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4万户4.47万人。竹产业已成为彝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记者了解到,彝良县2018年收益面积4万亩,合计收益8000万元,户均增收9098元,人均增收3009元。“我们连片打造竹产业示范基地4万亩,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组织群众实施退耕还林,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带资入股、劳务雇佣等多种方式加入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竹产业基地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彝良县小草坝镇党委书记董建华向记者说,“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山区经济,拓宽竹产业发展渠道,更进一步推动农户种植、企业加工、服务旅游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水平提高,助力脱贫攻坚。”
大力发挥种植天麻优势 谱写脱贫新篇章
天麻,其药用功效最早以“赤箭”之名记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被归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近年来,新增药用功效为降血压、抗血栓、抗衰老、改善学习记忆、预防老年性痴呆等。小草坝镇是国家级特色小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准静止锋”的生态气候,不仅造就了小草坝优美的四季风光,更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天麻,小草坝因此被誉为“天麻之乡”和“世界天麻原产地”。
记者了解到,2018年小草坝镇共有天麻种植面积0.7万亩140万塘、其中有性繁殖0.2万亩,产值达2400万元。无性繁殖0.5万亩,产值1.2亿元。2018年天麻年总产值达1.44亿元,实现户均增收1.376万元,人均增收0.5416万元。2019年预计种植天麻面积8000亩、其中有性繁殖3000亩、无性繁殖5000亩,可实现产值1.56亿元。
今年42岁的杨盛宝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靠打零工来维持整个家庭,入不敷出。他笑着对记者说:“我现在一共种了5亩天麻,每亩地政府还补助了500元,去年收入大概有2万多。现在家里的生活逐渐改善,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近年来彝良把天麻作为脱贫攻坚、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来培育,县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作为产业扶持资金,采取‘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了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彝良县原生态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天茂说,“2018年种植天麻1.56万亩,实现产值19.18亿元,覆盖农户14037户492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85户20118人,贫困户人均增收3814元,天麻已成为彝良最具特色和开发潜力的农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