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促中国乡村“花式转型” 特色生意尽显红火
中新网南京7月2日电(杨颜慈)2019年以来,国家实施的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正不断惠及广大乡村。污染废料“华丽变身”、特色小镇再添“新翼”、手工特产成网红“爆品”、乡村产品成功“触电”……随着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频频落地,广大乡村正利用特色生意实现“花样转型”,为中国乡村脱贫致富注入新活力。
连日来,记者走进江苏大小村镇,探访减税降费以来,中国乡村转型期的新“生意经”。
苏鲁交界村落“变身”全国渔网集散中心
在江苏连云港海滨的西棘荡村,往来卡车载满了从全国各地运来的废旧渔网,经过一道道精细加工,废料“华丽变身”,变成电视机等终端产品的原材料。
西棘荡村,也从原本苏北鲁南交界处的一个荆棘丛生、贫困艰难的小乡村变为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全国近八成的废渔网收购到这里被再利用。
“企业除机器设备、厂房、电费等以外,原材料无进项,几乎是按产品的税率缴增值税;现在税率直接降了3个点,一年下来就少缴600万元(人民币,下同)增值税及附加,直接惠及了广大村民。”刚刚获得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的江苏连云港市柘汪镇党委副书记、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在谈及这场惠及广大乡村的政策“红包雨”时,细细算了一笔“开心”帐。
2017年,当地聚集了两百多户小而散、从事渔网加工的手工作坊,村民收入不稳定成为常态。在钟佰均的带领下,由全村216家颗粒加工户共同出资新成立的连云港永泰塑业有限公司,实现集约化经营,2018年即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实现税收1065万元。
据钟佰均测算,2018 年底以及今年新建的厂房等均可以一次性抵扣进项,提前解决了现金流。4 月份就提前转入原来要到年底才能抵扣的不动产进项 195 万元,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也为村民脱贫注入活水。
特色小镇里的“减税红利”带火“小本生意”
近年来,在古城苏州,一批特色小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而今年,享减税降费“红利”落袋,则为特色小镇发展再添 “新活力”。
“我第一季度不用缴税了,太意外了!”苏州沐澜精致客栈的老板陈健在宣传台前听完税务干部的政策讲解后笑得合不拢嘴。原来,他的民宿2019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23.12万元,符合季度销售额30万以下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政策。
陈健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说,客栈一年下来可以少交3万元。“我的客栈是小本经营,3万块对店里来说不是小数目,我准备再装修一下,吸引更多的游客,让生意更加红火。”
万三蹄是古镇周庄最有名的特产。周庄银子浜食品门店老板邹瑞芳说,“现在人工成本涨了很多,我们店的利润越来越少。我以前不太懂政策,只是听说国家又给咱们增收了,今天听税务干部们一讲,终于明白了,我这个小店今年能减税好几千元呢。”
“贫困村”手工特产触网“变身”网红“爆品”
“国家精准扶贫,让我们村的手工粉丝产业活了起来,粉丝销路广了,合作社兴旺了,村民们收入也增加了。”南岗手工粉丝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于建忠兴奋地说。
据他测算,按照 2019 年小微企业普惠性增值税优惠政策,合作社能享受到季度销售额未超过 30 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而以实际缴纳增值税为计税依据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也随着增值税的免征而相应免征。合作社取得的所有销售收入都不用缴税,节省的资金用于员工福利,变成全员共享的“红包雨”。
企业所在的连云港灌云县南岗乡岗东村是江苏省定经济薄弱村,2018 年之前还有贫困户73 户105 人,村集体年收入不足8万元。在电商重塑商业模式、“淘宝村”不断涌现和农村物流快步向前的浪潮下,该村扶贫挂钩帮扶工作队全力打通渠道,深度对接电商平台,让绿色、特色农产品站上电子商务的“风口”,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以前干农活,一天平均只有 50 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在粉丝制作厂,除了每月有工资,每年还可以根据手工粉丝的销售利润获得分红,收入翻了一倍。”当地岗东村村民李先生很是高兴。
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镇高圩村,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宿迁市兴呱呱鞋业有限公司,提供了40多个农村就业岗位,年生产养生手工布鞋5000双,产值近100万元。“现在我们的手工养生布鞋在网上销售火爆,而且按照最新税收政策,兴呱呱鞋业基本不需缴税,减税降费送来的‘福利’可有大几万呢,这些钱我们又可以用来扩大生产了。”当地高圩村党支部书记刘德余兴奋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