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 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是美国极少数政客强加给中国的,中国在被迫应战的同时也不放弃努力,争取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 我们应当对当前的各种奇谈怪论保持高度警惕,团结一心、统一思想,才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开拓未来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近来,随着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国内公共舆论场冒出一波奇谈怪论,其中有3个代表性观点误导民众、动摇民心、瓦解斗志,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是消极悲观的“投降论”。
美国贸易霸凌主义违背市场经济原则,通过加征关税的自残方式,企图中断市场形成的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迫使中国屈服,损人不利己,难以得逞。对此若一味妥协投降,不仅是助纣为虐,也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产业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美国加征关税的中国产品中,有约50%以上的产品是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有75%的企业称,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他们的业务产生了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美国的关税收入不足以弥补进口商品消费者承受的损失。据估计,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每个月需要为此额外支付约30亿美元。美国加征关税的举措将激起来自贸易伙伴的一连串报复措施,美国农产品销售困难,大批农场主面临破产倒闭,大批消费者抢购中国商品,生产者纷纷囤积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一些美国著名跨国企业纷纷表示或已经实施将生产工厂迁出美国,以维持其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这与美国政府发起贸易战的初衷事与愿违。美国广大消费者和企业家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向白宫表明: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商品流、产业流、人员流,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符合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必将以失败告终。
从历史上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打着缩小贸易逆差、保护本国产业的旗帜对日本发起了贸易战。尽管日本一再妥协退让,全面接受了美国条件,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随之下降,这种状况在双方的贸易拉锯战中延续了10年左右,直至1985年签署了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吹大经济泡沫继而破灭,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停滞深渊,美国则凭借信息产业再度繁荣。
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贸易战违背世界潮流、违背经济规律,不得人心,不仅不能减少双方的贸易不平衡,还会导致经济长期停滞,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对于强加给中国的贸易战,惧怕和投降都没有用,只能使美国政客更加肆无忌惮地打压中国,遏制中国发展,只有正视现实,勇敢面对,敢于应战,达到以战止战或以战促和的目的。
对于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一直以来,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为解决中美经贸争端作出了大量努力,显示了极大诚意,也作出了一些妥协让步。但美国依旧一意孤行,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变本加厉对我国进行极限战略施压和战术讹诈,其真实目的显然绝不只是缩小贸易逆差,而是要在更广泛意义上遏制中国发展。对此,中国已退无可退,只有针锋相对,才有可能改变他们对中国的战略误判,实现“以战止战”。幻想通过投降、退让,祈求和劝说美国执政当局发发善心、回头是岸是不可能的。中国有底气、有信心,不想打但也不怕打贸易战。
二是别有用心的“文明冲突”论、“意识形态冲突”论和“制度冲突”论。
近期,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抛出了所谓美中“文明冲突”“文明较量”“文明对抗”的论调,试图给中美关系制造新的麻烦。国内也有个别人及时呼应,将中美经济贸易领域的矛盾,上升为“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冲突”和“制度冲突”的高度,肆意夸大中美贸易战的严重程度,恐吓普通老百姓,唯恐天下不乱。
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冲突和制度冲突是深刻和长远的冲突,也是严重对立、难以化解的冲突,把中美间的经贸摩擦上升到文明、意识形态和制度冲突不仅是错误的、愚蠢的,也不符合现实。对中国的贸易战是美国发动的全球性贸易战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秉持“美国优先”的理念和美国在全球贸易中“吃亏了”错误认识,美国政府发动了美国有史以来空前规模的全球性贸易战,不仅向中国、印度、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加征关税,对欧盟、加拿大、日本等文明和制度相同的美国长期盟友也同样发动贸易战,世界贸易秩序遭到严重冲击和破坏,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受到不利影响,遭到全世界的普遍反对和抵制。
近期统计显示,美国已经对36个国家实施制裁或威胁实施制裁,这其中大多数国家的文明、意识形态和制度与美国相同或相似,由此可见,目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是美国少数极右政客与全世界爱好和平发展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中美经贸摩擦绝不是什么“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冲突”和“制度冲突”,而是美国极少数政客们违背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一意孤行、倒行逆施。历史终将证明,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大势不会被少数美国极右政客逆转,美国损人不利己的行径必将以自食其果而告终。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世界上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只有互相学习借鉴,包容共生。东西方文明都是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爱好和平、民主、自由、平等的共性使中美两国在反对法西斯侵略、反对恐怖主义威胁和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等多方面取得过辉煌合作成就。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中美文明是可以深入合作、相互包容的。新时代,面对全球性问题挑战和两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中美两国应该携手合作,求同存异,重建中美互信,共同对抗野蛮冲突和不文明,尽快形成“文明的对话”,继而形成“文明的携手合作”和“文明的共治”。这无疑将有益于中美经贸摩擦的解决,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实行的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来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历史、现实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可以长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摩擦绝不是制度冲突,两国完全可以按照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问题。
三是“指责中国论”。
有人认为是中国试图挑战美国霸权,才使得美国把中国当作战略竞争对手加以遏制,这种论调是错误的,完全是罔顾事实。美国对中国的内部演变和外部战略遏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到2000年后对华施行“遏制性触摸战略”,再到近10年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方在南中国海、东盟和朝鲜半岛频繁挑事,同时推出TPP和TIPP等排除中国的少数国家自贸协定小圈子。
事实表明,美国遏制中国发展具有长期战略一致性。尽管如此,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为发展争取了更大的空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了权利和利益,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近年来,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起成立了金砖银行和亚投行等,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亚投行的“朋友圈”有85个国家参与投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结出丰硕成果。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贡献和担当,如果说这些贡献刺激了美国右派政客敏感的神经,这不是中国的错,不应该怪罪中国,而应该怪美国某些政客的傲慢、偏见、敏感和冷战思维导致对中国的战略误判。
从历史上看,定义并遏制对手一向是美国为保证本身强势的战略惯性。有人曾总结,自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以来,在美国的“战略词典”里,有一个“60%规律”:当另一个国家经济规划到达美国的60%,并有增长趋势,有快速赶超美国的可能性,美国就一定会将其定义为对手,要想方设法遏止住对手的增长。不管是当年的苏联、日本、欧盟,还是今天的中国,不管是否具有相同的文明或制度,概莫能外。目前,美国秉持其一以贯之的霸权逻辑和冷战思维,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对于这样的“对手”,美国政客们惯用两种手法,一是夸大对手的威胁,争取美国民众对“美国再次强大”的政治支持;二是采取各种战略战术,企图在各个层面遏制对手的超越。
因此,不管中国怎么做,在美国看来都已危及到了其榜首地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现在已经超过美国的60%,是日本、德国、英国的GDP之和,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如此大的经济体量、如此重要的国际地位,不是“低调”就能韬光养晦的,就像一头大象难以隐藏在小树林中。虽然中国多次重申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反复强调“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决定了中国决不会重蹈国强必霸的覆辙,也决定了中国既不会成为美国,也不会挑战美国,更不会取代美国”,并付诸行动,但美国某些政客们仍然固执地坚持对中国的战略误判。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是美国极少数政客强加给中国的,中国在被迫应战的同时也不放弃努力,争取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我们应当对当前的各种奇谈怪论保持高度警惕,团结一心、统一思想,才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开拓未来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石建勋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