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美丽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变绿海 三代人植树60载

2019-06-08 16:07: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字号

  青山绿水淌金银,美丽生态,正在成为很多地方致富的秘密。

  绿色竞争力要显现,生态美要释放美丽效应,需要定力。只有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一年接着一年,一代延续一代,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内蒙古西部的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三代造林人,用勤劳的双手和风沙斗争60年,把15万亩沙海变成了绿洲。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现在看到的是去年刚刚种下的果树。对霍洛林场来说,这样的景象在几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美丽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变绿海 三代人植树60载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 第三代造林人李晓光:原来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这里都是光秃秃的一片,没有树没有草。

【美丽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变绿海 三代人植树60载

  上世纪50年代,霍洛林场刚刚成立的时候,这一带的景象是这样的。当时伊金霍洛旗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3%。而且沙漠还在不断侵蚀人们的家园。第一代造林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这里。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第一代造林人李广和:有的沙子跟前有沙蒿,有的没有,用高脚平车把沙蒿运进来固定沙丘才能种树。

【美丽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变绿海 三代人植树60载

  一开始根本谈不上种树。天热时,地表温度高达五六十度。风大时,七到八级大风能把60公分长的沙柳连根拔起。人们把柴草、树枝等做成沙障墙,削弱风力,固定沙丘,年复一年种植沙蒿等固沙植物。经过近20年的努力,到了70年代沙进人退终于得到遏制。第二代造林人开始种植适合在沙地生长的樟子松。

【美丽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变绿海 三代人植树60载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第二代造林人周万万:当地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樟子松,我们当成比黄金还珍贵。

  周万万还记得1978年他坐着火车汽车走了三天四夜,才从东北带回60斤种子。如今这些小种子已经长成50多公分粗、十多米高的大树了。60年的植树造林也使林场的土质发生了变化。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 第三代造林人李晓光:这个土就比较细腻一些,再有土的颜色比较发黑,过去就像黄沙一样就是发黄的。

  今年开春后,霍洛林场第一次尝试在沙地上种果树。

【美丽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变绿海 三代人植树60载

  李晓光:传承下去,要一代接着一代干。

  从沙漠到沙地,从沙地再到林地,如今霍洛林场已经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整个伊金霍洛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35%,植被覆盖率高达90%。

【美丽中国·我的家】内蒙古:沙窝变绿海 三代人植树60载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第二代造林人周万万:当年辛苦,现在享福了。风沙没有了,天也蓝了,山也绿了,水也清了。也感觉到干了40多年没有白干,造林工人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建设生态。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