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来了!这一神奇材料,能让你的骨骼再生!!潜力1000亿元+!!!
曾经有一句话:“造飞机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的是科研工作者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如今国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措施有力地保障了科研人员在这个创新时代里的财富收益。
从2016年底,四川大学推出了科研体制改革的“川大22条”,2年多时间,一大批高新科技成果离开实验室走进市场,曾经的穷教授在改革中,也真正获得了知识带来的真金白银。
1. “川大22条”引来众多“激情教授” 新科技成果井喷式增长
两年多的时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洛汀课题组共有4种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比如,主要针对人类重大疾病的小分子靶向药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等。
学生们都称他为“激情教授”,原因是他目前还有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十几种新药在等待申报临床试验,实现新药研发品种19倍的增长。
同一实验室的另一位教授杨胜勇也被称为“激情教授”,原因也是他率领的课题组还研发了针对癌症、红斑狼疮、中风等多种疾病的药物,并等待申报临床试验。
在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兵刚刚研发了全球最新一代血管支架。这种血管支架跟人体血管再生相匹配,血管完全构建完之后,它还会消失,以前的堵塞也能够溶解掉,这样就解决了以前金属支架留在体内,病人需要一辈子都要服抗凝血药物的问题。
此外,王云兵还展示了一种全球独创的人工心脏瓣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中国药监局获证、批准的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国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张兴栋,今年81岁,是四川大学年龄最大的“激情教授”,他为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展示了目前全球唯一能再生软骨、修复人类软骨缺损的胶原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再生关节软骨、实现关节软骨的永久修复的功能,解决了世界软骨再生的重大难题,目前做了60例试验都成功了。
张兴栋的另一项全球独一无二的成果:骨诱导磷酸钙陶瓷材料,它的神奇之处就是:用它修补人类骨骼的缺损后,材料中竟然会长出新骨,同时这种材料会慢慢消失,人类骨骼实现了自我再生。比如:它可以解决正在发育中的儿童头盖骨修补的难题。
这两年,四川大学各研发领域不断涌现出更多的“激情教授”,新科技成果也出现井喷式增长。
四川大学科研院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部副部长 高德友:这两年,我们已经有80多个成果进行了作价投资入股,估值总金额已经达到过去十多年总和的10多倍。
2. “川大22条”:50%-90%的成果所有权分给科研人员
张兴栋院士的骨诱导磷酸钙陶瓷,被国际公认为“再生复杂组织的革命性途径”,开拓了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作为全球唯一能够在受损部位重新生长出新骨的新材料,它也在全球整容、骨骼修复领域拥有上千亿元的市场潜力。
说起这样的科研成果,张兴栋院士热情高涨,但他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此前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产权和审批效率低的问题,大学的科研热情并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也很难。民间资本对大学科研成果的态度是:又爱又怕。爱的是,一些技术确实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怕的是,自己被拖垮拖死,进退两难。
这样的尴尬局面在2016年底被打破,四川大学推出了《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系统性地提出22条举措,因此它也被简称为 “川大22条”。
四川大学科研院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部副部长 高德友:如果科技成果不转化,失效了,国有资产也同样流失了。只有实现了转化 ,国有资产才会保值增值。
“川大22条”明文规定:“学校科学评估和确定所有权权属比例,成果完成人可享有50%-90%的成果所有权,并按所有权权属比例享受相应的权益”,也就是说,以往100%属于学校的科研成果,现在要把50%-90%分给科研人员,如此高的确权比例,前所未有。
“川大22条”推出之后,不仅国有资产的增值速度远超过以往,而且民间资本看到科研成果决策速度大幅提升后,纷纷和大学科研团队合作,使得科研团队的研究经费迅速增长。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以作价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转移、转化,总估值已经达到6亿多元。其中,国有部分占将近1亿元左右。
余洛汀说,现在一年的科研经费有十倍增长,以前买不起的研究设备,现在可以放心地买、大胆地买。在试验大楼,由于没有更多的房间,今年新买的设备就摆放在一楼的大厅里。此外,他们还刚刚投入数千万元巨资,买了全国都没几台的冷冻电镜。
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莉是“川大22条”的受益者。2017年,杨莉所属科研团队的7项抗肿瘤药物、基因治疗药物被评估为3.6亿元,其中90%,也就是3.2亿元的股权被确权给科研团队,杨莉分到的股权价值1000万元。
杨莉说,这1000万元的股权,如果10年后新药研发成功、顺利上市,可能会价值几亿甚至几十亿;但如果研发失败,1000万元的股份就会一文不值,因此风险也很大。
杨莉介绍了一款她过去耗费20年青春,才进入二期临床的世界级新药。这款新药能够治疗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口腔的淋癌,它可以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扩张、生长的目的。
这种新药还需要通过二期和三期临床,距离最终上市还要5到8年的时间。杨莉希望自己的成果造福人类,给人类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这种成就感不是金钱能取代的。
半小时观察:
科技成果转化难,长期以来是困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一个难题。国家在这个领域实施的改革,就是要打破这样的怪圈。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能不能真正尊重科技人员个体的劳动价值,尊重科技人员的知识价值。转化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如果不能在确保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保障好创造者的利益,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注定会坎坷不平。幸运的是,改革的各项举措,已经清晰地给广大科研人员,实现了一条国家受益,市场欢迎,个人得利的多赢道路。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2017年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增长迅速。合同金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了66%。而报告也特别统计,科研人员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大幅增长,2017年已经达到了47亿元,同比增长了24%。让科技成果真正地进入市场,成为真正的生产力,让知识得到真正的尊重,让艰苦漫长的科研过程,得到真正的回报和肯定。国家受益,市场繁荣,个人得利,这就是改革真正的目的。
改革带来“多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