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盛赞亚洲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并为推动各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中国主张”,获得各国高度认可。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由于时间和地域分布的差异,产生了多种具有显而易见区别的文明,包括璀璨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玛雅文明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所指出的,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是历史长河中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积淀,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都值得尊重。
亚洲作为人类重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先后产生了著名的西亚两河文明、东亚中华文明、南亚印度文明等几大古文明,并对欧洲古代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亚洲文明之所以绵延千年、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文明之间平等对话、交流互鉴。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明交流互鉴是当今时代主流,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丰富自身,只有能够交流互鉴的文明才具有丰富内涵与深厚底蕴,进而彰显强大生命力与活力。为此,我们应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这一主张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强调各文明互鉴共进,通过文明交流增进共识、推动人类社会繁荣进步,反映了中华文化追求和平、和谐,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潮流和诉求,是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就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提出四点“中国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四个坚持”是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四个坚持”思想的指导下,只要各文明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就可以避免“文明冲突”,实现“文明和谐”,就可以使不同文明并行不悖、多元共存,形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合力。“四个坚持”不仅给避免“文明冲突”提供了思想指引,还给主张交流互鉴的中国文明观提供了有力注解,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张茂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