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系列网评二:让绿色走进生活,让家园美丽蝶变
作者:张楠之
4月28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开幕。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对自然家园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城市化水平如何提升,人对自然的向往,对绿色的亲近,都无法被磨灭。甚至,日常生活中离自然愈远,这份向往与亲近之情便愈浓郁、愈迫切。
这种亲近并非始自今日,也并非中国所独有,正因如此,人们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才会对容积率和绿化率如此在意,绿植才会进入每个家庭,安放于每一张书桌与办公桌,也才有了古今中外城市园林建设的经久不衰,有了园林艺术的兴盛与发展。
不幸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曾经在某些时段、某些地域与自然生态之间产生了对立,自然与生态曾经一度成了发展的代价,遭到破坏,成为牺牲品,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但是,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人类社会之所以得以瓜瓞绵绵,正在于我们能够反思过往,作出正确的抉择。这一抉择便是告别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上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之路。
园林曾经是城市里的人们逃避都市生活,借以避世或寻求心灵归宿的所在,是居于城市而又游离于城市的人造之物。但今天,人们对园林的认识早已脱离了个人的情趣,也摒弃了其中消极的意味。尤其是经过一段对自然过度索取和破坏的发展之后,痛定思痛的人们对生态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生态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而人类的发展也必然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现实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一地一国之事,而是“环球共此凉热”,是“地球村”共同的事情,需要人类携手合作应对,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园艺博览,并非园艺的简单荟萃,亦非表达人类对自然可望而不可得的怀念,而是展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决心与意志,展示顺应自然又极具创意的和谐相处之道。这种相处之道,大而化之,便是“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具体而微,便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大而化之,便是美丽中国绿色发展,具体而微,便是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
“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所传递的,也正是在具体而微的生活中践行“绿色”之道的理念——由每一个人的践行到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的构建,再到文明健康生活风尚的养成,进而让“美丽家园”成为可望又可即的现实。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有了众多个体的参与,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践行,我们的家园必会越来越美丽,生活也必将越来越美好。(张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