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赶考”没有完成时

2019-03-25 11:03:00
来源:求是网
字号

  70年前的1949年3月,毛泽东把中共中央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到北平建立新中国称为“进京赶考”。毛泽东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泽东把进城执政当作是“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呢?在旧时的中国,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十年寒窗苦读,成败一朝赶考。赶考,谁都希望考个好成绩。那么,谁来考中国共产党人呢?毛泽东心里明白,是人民,也是国内外的反动派和敌人;是历史,也是现实和未来——他们都在出题,考验着共产党人。也正因此,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的那天,还念念不忘阅读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时刻到了,他要重温一遍,用李自成进京的殷鉴警醒自己。

  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性革命胜利指日可待,这时的毛泽东所考虑的却是全党将要面临的巨大考验。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警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因此,他还把这次会议称作“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执政的考验。

  在西柏坡,关于“进京赶考”的问题,毛泽东对中直机关各部、委、办的负责人说:我们要进北平了,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我说的准备不是收拾盆盆罐罐,是思想准备。要告诉每一个干部和战士,我们进北平不是去享福,决不能像李自成进北京。毛泽东不仅给领导干部讲,还让领导干部给普通工作人员给士兵们讲,打预防针。毛泽东明白,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设国家、治理国家的路还很长,更艰苦,更伟大。

  2008年1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西柏坡参观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毛泽东的重要讲话时,就曾语重心长地说:“再次听到毛主席倡导的‘两个务必’,可以说是温故而知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非常必要,我们要把无数革命先烈打下的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必须要牢记‘两个务必’的要求。当年新中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毛主席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他还动情地说:“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执政不能忘本。”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世情、国情、党情、军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机遇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地摆在我们面前。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道路由来曲折,征途自古艰难。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人“赶考”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出发的“赶考”之路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是的,“赶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赶考”,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