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南疆夜话:我的梦想,你来实现

2019-03-18 10:10: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17日电 南疆夜话:我的梦想,你来实现

  新华社者 贺占军

  穆凯代斯·艾海提有三个梦想。最近,她决心让三女儿帮她实现最后一个梦想——赴内地务工学习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穆凯代斯家离沙漠不远。记者前几日敲门借宿时,已是北京时间晚上11点,月牙儿若隐若现悬于头顶,空气中还残留着白天风卷沙尘的味道。

  这个叫喀克夏勒的村子,只是新疆南部和田县塔瓦库勒乡众多深度贫困村之一。村子一头连着80公里外的和田市——周围最繁华的城市,一头连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看不到边的漫漫黄沙。

  穆凯代斯热情地将记者迎入屋内。中等身材,着装简朴,精干利落,说话如倒豆……见面没多久,这位55岁的南疆农村妇女就聊起藏于心间的三个梦想:走出沙漠、创业持家、学好普通话。

  在这个封闭、偏僻的地方,穆凯代斯和很多妇女不一样。同村人说,她有几分痴几分倔,不甘于现状,爱走南闯北,是个能人。

  穆凯代斯初识丈夫时,他还是个穷困的裁缝,按当时的条件,很难讨到老婆。但穆凯代斯却相中了他,“他有手艺,很上进”。

  3月的沙漠腹地,早晚温差大,农家大多还架着火炉。每过一会儿,穆凯代斯就要看看炉子,添添火,生怕记者受凉。屋内,其实早已热气腾腾。

  “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想沙漠那头是什么样子?”穆凯代斯说,没有几个人离开过这里,能去趟和田市就了不起了,“我要走出去,到沙漠那头看看!”

  2007年,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通车,很多人不敢相信,此生可以坐汽车穿越沙漠,去向远方。

  穆凯代斯的第一个梦想,就这样神奇般实现了。

  闲聊间,穆凯代斯起身为记者端上当地老乡制作的酸奶,纯白的酸奶在炉火与灯光掩映之下,不由勾起人的食欲,“本地的,加点糖,更好吃。”

  穆凯代斯一直都有创业梦。20世纪90年代初,她和丈夫在乡里开了一家裁缝店、一家小型加油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但1997年的一场大火,将裁缝店烧了个精光,加上加油站还有10万元的外债,穆凯代斯一家“破产”了。

  “那时状况差到了极点。”穆凯代斯不服气,决定远赴数千公里外的浙江台州,投奔在当地经营餐馆的同学,她也因此成为村里第一个外出务工的妇女。

  你疯了吗,那么远!村里人都劝她。

  “我们在那里待了7个月,主要是跟同学的经营理念不一样。”穆凯代斯决定带着丈夫、儿子返回家乡。在台州,她还有一个烦恼,因为说不好普通话,很难与周围人深入交流。

  新疆是我国棉花重要产地之一。回到家乡后,看到捡棉花可以创收,穆凯代斯决心从头开始,和老公、儿子前往数百公里外的棉区捡棉花。捡棉花是个辛苦活,“我就是不服气,就想过回当年的红火日子。”

  时间久了,摸出门道的她干脆做起捡棉花经纪人,主要负责组织村里的劳动力,带到各地捡棉花,“每年外出七八十天,我能赚两三万。最初村里人不愿出去,我千方百计劝大家特别是妇女走出去看看,这里太偏僻了,不出去怎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2012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穆凯代斯决定改行,在乡里开了家汽车装潢店,继续她的创业梦,一年下来有5万元的收入,“我的要求是每天收入100元,这个目标实现了!”

  穆凯代斯家乡所在的南疆四地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当地政府下派工作组,正努力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穆凯代斯是名老党员,做过村干部,现在虽然不干了,但她总觉得让更多妇女走出去是她的责任。

  令她欣喜的是,现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不断帮助大家改变观念,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外出务工脱贫致富,村里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妇女正在走出沙漠。

  自治区团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总领队阿依先木·吉力力说,穆凯代斯为大家开了好头,为当地农民特别是妇女改变观念树立了榜样。

  夜渐深,穆凯代斯依然兴致盎然。谈及第三个梦想,她的脸上突然写满了遗憾:“这个梦想实现不了了……”

  “我一直想说好普通话,但现在年龄大了,学起来不容易了。”穆凯代斯思前想后,将希望寄托到了三女儿身上。

  前段时间,有个到内地务工的机会,三女儿家庭经济收入本来不错,但穆凯代斯还是鼓励她去内地务工,除了学技能、长见识,她还有私心:“最重要的是那里学普通话语言环境好,我学不好了,女儿年轻可以代我学,帮我圆了这个梦……”

  夜已深,屋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火炉里闪烁着的火苗,不时映照在脸上,很暖。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