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人大代表石时态: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创新发展

2019-03-15 15:40:00
来源:法律与生活
字号

  石时态代表

  【《法律与生活》杂志社记者盛学友 报道】2019年3月12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两高”工作报告。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石时态作了大会发言。

  完全赞成“两高”报告和“两高”工作

  石时态代表说:“周强院长和张军检察长所作的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体现了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站位、善作善成、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和观大势、谋全局的战略思维,是一个坚持党的领导、体现法治精神、饱含为民情怀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

  石时态代表认为,过去的一年,对“两高”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法院系统面临着案件持续大幅增长、深化司法改革、基本解决执行难等艰巨任务。检察系统面临着反贪反渎等职能转隶后队伍的思想稳定、职能重新调整定位等艰巨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两高’党组紧紧依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开拓进取,大胆改革创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亮点很多。” 石时态说。

  作为司法系统的一名代表,对2018年“两高”工作,石时态代表感受最深的是,“两高”党组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拥戴领袖、忠于领袖、维护领袖、跟随领袖,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石时态代表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了他对“两高”报告和“两高”工作的感受:

  1.政治站位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两高”党组深刻领会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始终牢记司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始终把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重大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总书记每次发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两高”党组都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并及时在全系统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全国法检系统广大干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两高”党组把维护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牢牢掌握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压实主体责任,纳入巡视巡查,坚决防范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与中央部署跟得紧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两高”党组工作汇报时强调:司法机关要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找到结合点、着力点,在促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上下功夫。

  “两高”党组把围绕大局谋划推动工作作为根本任务,克服单纯办案、机械司法的倾向,做到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丝不苟、一抓到底。有力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全力维护金融安全;依法严惩扶贫领域腐败犯罪,妥善审理监督涉农纠纷,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司法需求,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环境公益诉讼,探索环境恢复性司法举措,以司法力量守护绿水青山,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服务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法院妥善审理公司清算、企业破产案件和新交易新模式新业态案件,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还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了破产法庭。

  检察机关坚决监督纠正涉及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确有错误的民商事裁判。对名存实亡的“僵尸企业”,督促有关部门加快破产清算,促使其及时退出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法治化发展环境。

  “两高”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审慎适用强制措施,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

  最高法院及时发布指导性案例,甄别纠正了一批涉产权冤错案件。最高检察院出台了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等司法政策,制发指导性案例,向社会传递党中央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强烈信号。

  “两高”还采取有力措施,依法服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性国家建设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决策部署。坚决有力推进扫黑除恶。

  “两高”采取三级院长、检察长负责,院庭处长主办,相对集中管辖,集中宣判等超常举措,推进专项斗争,全国检察机关快捕快诉,全国法院快审快结,并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一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纷纷落网,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3.司法为民举措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政法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变。”

  “两高”党组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司法工作的第一标准,积极适应新时代社会矛盾新变化和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不断推出司法为民举措,把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体现和落实到司法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让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看得见、可感受。

  最高法院依法审理执行涉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等案件,推行网上立案、自助立案,推广车载法庭、移动背包法庭,让法官多跑路、让信息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全国有75%以上的法院开通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2000家以上法院开通了诉讼服务网,90%左右的法院建设了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

  检察机关连续五年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立案监督,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充分体现了强烈的为民情怀。

  检察机关提出对每一件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建设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推行网上网下综合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

  4.破解执行难力度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切实解决执行难”。

  最高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2018年是最后一年。

  三年来,全国法院共执结执行案件近2000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切实加强对执行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指导,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各界积极参战,60余家联合惩戒单位大力配合,采取11类37大项150项惩戒措施,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人民群众主动举报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线索,协助解决送达难、找人难问题。新闻媒体积极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全景展现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的艰辛和成效,在全社会营造起关注执行、理解执行、支持执行的浓厚氛围。

  各级法院以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综合运用专项执行、网络查控、信用惩戒、打击拒执犯罪等手段,最大限度兑现人民群众胜诉权益。

  黑龙江高院原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侯铁男等46名同志牺牲在执行岗位,用宝贵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各级检察机关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和监督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与人民法院联合制定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犯罪的规定,对选择性执行、超范围查封扣押等违法执行问题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及时批捕起诉,有力推动了“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解决。

  5.司法改革推进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政法领域改革进入系统性、整体性变革的新阶段,政法系统要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最高法院制定了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意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健全法院组织体系,建立了六个巡回法庭,在北京、上海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成立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推进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等专门法院建设。

  最高法院出台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31条举措,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超过259万场,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超过6382万份,总访问量超过226亿次,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

  检察机关深化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把内设机构改革作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分别设立民事、行政检察机构,形成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总体布局。探索专业化新型办案团队建设,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强化检务公开,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打造阳光检务。

  6.队伍建设抓得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法机关肩负责任重,掌握权力大,面临诱惑多,必须打造一支纪律严明、行为规范、作风优良的政法铁军。”

  “两高”党组坚持全面从严治院、从严治警,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严惩司法腐败。最高法院提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永葆政治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信仰”。

  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地方各级法院成立基层党组织2.7万个,出台党建工作指导意见1700个。建立中国法官培训网,推行开放式在线培训。积极培养选拔审判业务专家,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超百人。

  最高检察院提出“检徽不能蒙尘,权力必须管好”。不断强化系统内巡视,建成检察业务学习平台、建立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商机制、组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

  “两高”坚持刀刃向内,严肃查处利用司法权违纪违法干警,坚决整治司法不规范、司法作风不良等突出问题,队伍形象不断转变,司法作风持续向好。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