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两岸融合发展才是助力台湾经济发展的正道

2019-03-12 10:49:00
来源:海峡之声网
字号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 郑颖)“两岸融合发展”是近年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的关键词之一。2016年表述为“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2017年强调“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18年表述了其中的内涵,2019年则表述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两岸融合发展,不仅是大陆方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方法路径,也是造福台湾同胞的康庄大道,是台湾经济社会的机遇之路、发展之路。对于这一点,台湾一些媒体似乎比某些政治人物更加清醒。

  3月5日,备受关注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台湾媒体不仅关注其中的涉台内容,也聚焦大陆的经济发展。例如,台湾《经济日报》将报告中“就业优先”“科技支撑能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自主权”等六个新提法,作为观察大陆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台湾《工商时报》的评论则指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大规模减税降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等,都是经济“稳健”元素。

  台湾媒体的关注既是因为大陆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也是因为两岸经济上的紧密关系。3月7日在政协界别联组会议上,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介绍说,“2018年,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同比上升了13.2%,逆差为1289.51亿美元;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4911个,同比增长41.8%;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数据显示,尽管两岸经贸往来整体向好,但其中直接从台湾地区来大陆的投资却是下降的,而且下降幅度还在进一步加大。

  李成钢表示,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出两岸关系当前的紧张局势,对台湾地区到大陆投资的负面影响在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台资企业和台湾民众越来越看重大陆市场,因此经第三地来大陆的投资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他说:“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业界和民众的心是热的,台当局却是在拉手刹,开倒车。”

  然而,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台湾民进党当局的百般阻挠终将是徒劳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大中集团执行主席李大壮指出,“台湾经济可发展的范围是很有限的,经济靠市场,这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规律”。

  这一点,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更是深有体会。苏奕嘉在2012年来到大陆创业时,曾经在成都遭遇了“落得身无分文”的惨败,连回家的飞机票都买不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留在北京而不是回去台湾,他说,“台湾的当局者和一些人还在闭门造车,把自己关在那里,在台湾俗话叫‘自嗨’。”

  过去五年,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台湾经济增长乏力。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员周小柯认为,台湾经济长期依赖传统经济,加之民间消费增长率大都不到3%,消费提振经济的拉力不足。同时,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全球经贸大环境,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短期内实现经济翻身难度颇大。

  放眼大陆,区域开放战略百花齐放。李成钢说,“我们鼓励台商台胞积极参与到津京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倡议等等领域,国家都给予了他们高度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

  李大壮委员也建议,文创是台湾的优势,创业门槛也较低,但台湾市场太狭小,把文创项目带到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就大多了。“两岸文化沟通没有障碍,只要敢迈出第一步,这里将成为台湾青年的造梦园。”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刘烈宏表示,在网信领域,过去台湾企业主要融入苹果等国际IT企业,但从发展角度来说,大陆有市场优势,以大陆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创造了很多新的产业生态。他认为,“台湾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型企业,积极融入大陆大型网信企业产业生态,获得发展机会,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周小柯也认为,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长期持续保持顺差,两岸经贸已经形成产业链,台湾应该借力大陆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实现经济解“闷”。他表示,大陆市场是支撑台湾经济的重要因素,也具有深厚的基础,如果台当局务实调整政策,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台湾经济中短期内会有新的起色,“如果能搭上大陆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那么台湾经济翻身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当前,大陆正在营造公平竞争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将为两岸经贸往来、为台湾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毫无疑问,顺应两岸融合发展、加速两岸融合发展,将有利台湾抓住机遇,让机遇变为现实。而阻碍两岸融合发展,无疑是阻断台湾经济的机遇之路、发展之路,也就是阻断台湾民众的幸福之路。(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