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远山有“梅”,芬芳永存!

2019-03-11 18:12:00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字号

  3月7日上午,70多岁的老人张学明忍受着极度悲痛,开车行驶在四川成都通往巴中市的高速路上,车里放着骨灰盒。就在几个小时前,他的宝贝女儿——巴中市通江县检察院检察长张晓梅,在最美的年华,永远告别了她挚爱的家人,年仅42岁。

  弥留之际,张晓梅留下遗嘱:“不搞追悼会,把骨灰撒在生前工作和眷恋的通江土地上。自愿捐赠器官,以此延续我的生命。”

  闻噩耗,通江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彭贵斌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张学明老人,希望能以朋友的身份,到成都护送一程。张学明老人以尊重女儿遗愿为由,婉拒了他的请求。

  回到巴中后,张学明老人把女儿写给同事们的一封告别信交给了巴中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张鹏程。信中,张晓梅写下欣慰与遗憾,“我这一生虽然短暂,但活得值……”

  连续多日,巴中检察干警的朋友圈悲伤成河……

  

  “红色检察”的传承人

  

  张晓梅,生于1976年5月,巴中市巴州区人,1994年12月参加工作,先后被巴中市委组织部荣记个人三等功,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被四川省委政法委表彰为“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基层政法干警”。2016年10月,时任巴中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张晓梅,服从组织安排到通江县检察院担任党组书记、检察长。

  四川通江,是“川陕苏区首府”,是“中国红军之乡”,有着859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红军文物、革命旧址就有79处。1933年2月,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通江城召开,川陕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随即建立革命法庭,内设公诉处,负责检察事务,通江检察雏形形成。

  作为通江这片红色土地、革命老区的第一任女检察长,张晓梅到任后传承红军精神,创新发展理念,带领全院干警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在保持了全省检察文化示范院、全国文明接待室、全省科技强检示范院等荣誉的基础上,成功创建“全国检察机关派驻监管场所一级规范化检察室”、“全省‘十二五’打击破坏生态资源领域犯罪先进集体”,14项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并在2017年全市检察机关目标绩效考核中获一等奖。

  “多亏了张检的高度重视,太平红军粉壁墨书旧址的保护工作才会受到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说起太平红军粉壁墨书址的改变,通江县杨柏镇太平乡居民石海成深有感慨。

  在太平乡政府右侧街道两旁的民房上,毛笔楷体立书了三个法律文献,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和《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土地法令》及《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劳动法令》,占据了街道两旁民居上额枋上26栋蔑制粉壁墙。这样大面积的大型红军墨书文献不仅是珍贵的革命文物,也是难得的大型优秀书法佳作。

  虽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保护力度不够,多达6000余字的大型红军粉壁墨书文献、红军标语遭到严重损毁,令71岁的石海成心痛不已。

  2018年5月1日,《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为太平红军粉壁墨书旧址的保护带来了根本的转机。张晓梅在工作走访中了解到文物受侵害的现状后,第一时间安排民行部门就通江县文物局在红军文物遗迹毁损案中存在不依法履职情形进行立案调查,随后向通江县文物局送达了诉前检察建议书。

  针对通江深厚的检察历史底蕴,张晓梅结合检察文化建设,创造性地提出打造“一书一址一馆”,通过充分挖掘通江检察院在川陕苏区时候的起点,让通江的红色检察传承有序。

  “通江检察院的‘一书一址一馆’,是检察人‘初心’的生动呈现,是检察人‘初心’的不悔誓言”,四川省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刘红立高度评价道。

  

  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18年4月11日,由通江县检察院提起诉讼的四川省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至城镇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一案,在通江县法院进行公开宣判。判决责令被告通江县至城镇政府按照国家垃圾处理规范和标准,对违法倾倒的垃圾进行处置,对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

  这是四川检察机关提起的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也是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的全国非试点地区提起的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而此案的顺利办结,离不开张晓梅的亲自办理、全力推动。

  2017年6月下旬,通江县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该县至诚镇政府将未分类的场镇生活垃圾沿河道露天倾倒,散发大量恶臭气体,焚烧的烟尘四处飘扬,大量垃圾沿河道漂散。

  面对行政诉讼法修改之后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张晓梅以强烈的法律敏锐性和工作担当,顾不上即将小学毕业的女儿和家人,近2月未回家一次,全程靠前指挥,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带领检察干警多次实地到污染现场调查取证,并积极到通江县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四川省城市供排水质量检测网巴中监测站等地征求专家意见。经通江县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测量,垃圾堆放表面积为1545.77平方米,经四川省城市供排水质量检测网巴中监测站检测,事发地地表水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产生活。

  2017年7月3日,通江县检察院向至诚镇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其规范、整治处置场镇生活垃圾,并对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治理。

  2017年7月20日,至诚镇政府书面回复称,对垃圾场采取了消毒杀蝇、深埋平整处理,新栽种植被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收到至城镇政府回复后,张晓梅带领干警再次跟进调查,发现至诚镇政府继续在该处倾倒垃圾,生态环境未得到有效修复。

  针对公共利益持续受到损害的事实,张晓梅带领干警历时两个多月,深入现场勘验21次,走访、询问相关人员50余人,与10余个单位座谈、咨询涉及的专业问题和法律政策,调查取证100余份,首次使用无人机高空拍摄,证实至诚镇政府未按照法律规定的固体废物处置程序和标准处置生活垃圾,其违法行为持续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损害。

  2017年11月22日,通江县检察院向通江县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庭审时,张晓梅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出庭指控。该案被央视、人民网、新华网、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等专题报道,在四川省公益诉讼工作推进会和巴中市政法工作现场会上作了专题经验交流。

  回忆起此案办理过程,通江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彭贵斌说到,实际上他是持保留意见的。因为被告至诚镇,是他的老家,“回去咋见人嘛”。他找到张晓梅,问能不能换个地方。张晓梅顿了一下回答:“不管是哪个地方,都一样。”

  看着如今至诚镇的天空、环境越来越好,至诚镇的百姓从心底里感谢张晓梅。

  

  没有送到的慰问信

  

  听闻张晓梅检察长病逝,身为巴中、通江市县两级人大代表的通江县农民赵建明一直懊悔着一件事,每每回忆起就失声哽咽。

  2017年初,通江县召开“两会”,张晓梅第一次做检察工作报告。彼时张晓梅刚来不久,身为人大代表的赵建明坐在台下,心里犯着嘀咕:一个女检察长,她能行吗?当时,赵建明是抱有怀疑态度的。

  在台上,张晓梅讲话抑扬顿挫,提出了文化兴检的理念,让赵建明眼前一亮。“整个报告贯穿的是文化,和通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前当过教师,自认为“肚子里还有点墨水”的赵建明服气了,评价:这个女检察长是个有水平的人。

  慢慢地,工作上的交集,让赵建明真正从心底佩服这位女检察长。

  今年3月初,听闻张晓梅在成都病情加重,63岁的赵建明和30位乡亲联合写了一封慰问信,准备前往成都看望张晓梅。

  临走之前,赵建明被劝住了。岂料几天后,7日早晨6点,张晓梅因病情恶化不幸离世。

  “这封信是我写的,本来想去成都探望她的时候给她,但现在成了我们的遗憾。”赵建明说。

  赵建明把信读了出来:“亲爱的晓梅,敬爱的张检,这不是我们的刻意,而是深沉情感由衷发自心底,这只是我们千情万感中的之一……”还没读到一半的时候,赵建明难掩悲伤,读不下去。信的末尾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一共31位,全是通江县的乡亲自发签下的。

  赵建明不知道的是,张晓梅早已私下告知身边人,不要来探望她。

  

  爱美暖心的“晓梅姐”

  

  “关心干警,生活中有难必帮。”这是通江县检察院检察干警对张晓梅的评价。

  3月9日下午,巴中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张鹏程和通江县检察院干警们一起,仔细收拾着张晓梅的遗物。在她办公室的办公桌上,堆放着各种文件、材料,旁边的笔记本最后一页是2018年7月28日的会议记录,那是张晓梅坚守岗位的最后时光。打开电脑桌的柜子,里面放着一个医院的口袋。张鹏程以为是和张晓梅病情有关的资料,没想到里面装着的却是干警赵喜华的病历、检查报告。

  “我生病的时候,她各种关心,天天催我去看医生;怎么到了她生病,就一直拖起呢?”听闻张晓梅的办公室里还留着她的病历和检查报告,通江县检察院计财科科长赵喜华至今没有想通。

  老家在大连的赵喜华到巴中时孤身一人,2017年初,赵喜华因病请假住院。得知情况后,张晓梅不仅给医生打电话了解情况、多次探望,甚至把中药做成丸子送给她服用。赵喜华病好出院了,张晓梅依然常常关心她的身体状况。

  作为检察长,张晓梅要求检察院每年组织干警体检。但她,却独独忘了自己。其实,通江县中医院就在检察院对面,张晓梅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干警,却没有抽出时间去检查自己的身体。

  “如果能早点做进一步检查,也许就不会这样。”每次回忆起当初的点滴,赵喜华仍泣不成声。

  “凡是过年过节,张检总不忘让厨房加两个菜,特别是给加班或外地的干警准备好吃的,让干警在检察院能找到‘家’的感觉。”通江县检察院干警侯杰说道,正因为对同事无微不至的关心,年轻的同事私底下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晓梅姐”。

  张晓梅的家在巴中市区。2016年4月,她担任通江县检察院检察长后,就与家人两地分离。为方便工作,她在检察院旁边的小区里租了个小单间。周一到周五,张晓梅都住在出租屋里。有时候忙起来,一个月只能回去一两次。从巴中市区到通江县,有接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其中有一半都是山路。这条路上,货车多,弯道多,坡道多,还没有路灯。因为加班,张晓梅常常深夜还在这条路上颠簸着。

  在出租房的茶几上,两瓶胃药很是显眼。卧室里,梳妆台上摆着一束鲜花,是屋子里唯一的装饰。时隔8个月,花已干枯。“晓梅姐是真的很爱美!”回想起过往的点滴,曾在巴中市检察院与之共事的同事和好友唐春燕,没能忍住泪水。“她是个特别有才情的人,平时会写书法、养花,还喜欢爬山。”

  张晓梅接受手术后,唐春燕曾跟随巴中市检察院领导到医院看望她。唐春燕清楚地记得,张晓梅曾对巴中市检察院检察长刘晓勇说的一句话,“组织如此信任我,正当需要我的时候,身体不争气……”

  2019年1月6日,张晓梅在朋友圈写下:“寒以成物春不远,静候。”“我们当时看到这句话都觉得好高兴,心想是不是她的病好转了,结果……不是说春不远了吗?”

  张晓梅去世后的这几天,唐春燕眼中总是浸着泪水,心一颤,便会滑落……

  

  告别信里的“遗憾”

  

  “工作狂!我上次去看她,在医院都是摆工作;3月4日,还在打电话说工作;甚至留下的告别信基本也是在谈工作。”彭贵斌回忆道。

  “好多时候周末、夜间,她打来的电话都是办公室座机。”彭贵斌说,2016年到通江工作后,位于巴中城区的家成了她的“驿站”。

  彭贵斌最后一次见到张晓梅是今年2月27日。“那时她刚输完液,躺在病床上,消瘦得吓人。”彭贵斌说,见来探望,她坚持要坐起来,劝都劝不听。聊了约半个小时,张晓梅全是在交待工作,人代会安排、脱贫攻坚、内设机构改革……彭贵斌见她说着说着,脸色更憔悴了,不得不找个机会退出了病房。

  彭贵斌从张学明老人处得知,这之后张晓梅的状态一直不太好,全靠止痛贴维持。或许是意识到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3月1日上午,症状稍微缓解,张晓梅一点一点在手机上“敲”了约一千字的告别信。

  在信里,张晓梅念念不忘的是检察院的工作:院里的工作请党组一班人按既定目标不懈努力,继续争创一流业绩;扶贫村一定要达到如期脱贫的目标,川陕检察史陈列馆一定要抓紧建设,检察改革要不断深化,要有新的作为,班子和队伍建设一定不能懈怠,要把单位食堂办成干警之家……

  在信里,张晓梅对因自己生病导致麻烦别人,表达了深深歉意,也很不安。在自知时日不多时,张晓梅言语间流露出面对死亡时的平静和豁达,“我这一生虽然短暂,但活得值”“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走了,恳请领导和同志们不给我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将我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以此延续我的生命”。

  在信里,张晓梅也流露出了对未竟生活和事业的遗憾,“不能和同志们继续为检察事业战斗是我的遗憾,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是我的遗憾,不能陪伴我的乖女儿成长是我的遗憾,不能继续为党工作是我最大的遗憾……”

  告别信的最后,张晓梅请同志们一定要爱护身体。她写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人生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一切……

  在手机上看到这封信时,彭贵斌正从通江赶往巴中。看到信后,彭贵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说话,只有拿纸巾擦拭眼泪和鼻涕的声音。

  其实,张晓梅的病并非没有征兆,但从发现到病逝,这个“工作狂”只留给了自己半年的“休息”时间。

  前两年胃痛,张晓梅一直就觉得是因为工作忙吃饭不规律,落下了胃病,开点药就没管了。有时候实在难受,休息一会儿,挺过去了,又立马来上班。就这样一拖再拖,直到去年被同事逼着去检查,查出癌症晚期。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张晓梅曾拉着小女儿的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妞子,还记得妈妈小时候给你讲的故事吗?每个人都是这个星球上的旅行家,完成了使命,就得走了,真的到了那一天,不要难过……”

  而今,梅虽凋,人犹在,香如故!

  (文字:詹成刚 刘德华 编辑:罗丽丽)

[责任编辑: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