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蕴:优秀而优雅的女科学家
【新时代 她时代】
优秀而优雅的女科学家
——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阎锡蕴院士
光明日报记者 齐芳 张蕾
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阎锡蕴院士留给记者的印象,那就是优秀和优雅。阎锡蕴是全国政协委员,3月4日,她在驻地接受了记者采访。整齐蓬松的短发,不露痕迹的淡妆,只在翻领上绣着几朵橘色花的黑色外套,庄重中流露着女性的温婉和柔美。
这位在工作中“认真得让人害怕”的科学家,交谈时却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怎么,工作中优秀的女人就得是雷厉风行的强人模样?”阎锡蕴笑了,“这些年我总会被问到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其实我觉得两者并不矛盾,完全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它们。”
对阎锡蕴而言,探索未知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当你的科学设想被证实的时候,有一种窥破自然奥秘的喜悦;有时候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却会带来意外发现,那种喜悦更加难以言说。”纳米酶的发现就是这样一个意外。当年,她带领团队发现了一个肿瘤新靶点CD146,在发展肿瘤诊断新方法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磁纳米粒子竟然与过氧化物酶底物发生了反应。经过多次重复实验,这个情况仍然无法避免。此时,阎锡蕴想:难道这个惰性的氧化铁具有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随后,阎锡蕴团队用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证明了这个假说,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英国皇家化学会刊发表综述,认为这是酶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发现都始于偶然,这也正是科学研究的魅力所在。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要敢于坚持真理,也要善于想象和推理。”阎锡蕴说。
并非命运偏爱阎锡蕴,在科研这条道路上,她经历过许多艰辛。阎锡蕴进入基础生物学领域完全是“半路出家”。1982年,她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日友好医院工作,并被派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实习,这一年的实习让她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于是,阎锡蕴就从基础理论开始学起、从最简单的实验开始做起。而这样的从头学起,阎锡蕴不止经历一次。1986年,她被公派到德国马普细胞生物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语言障碍、学术上巨大的差距,让她不得不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自学。“着急,也想家,难受得想哭。”阎锡蕴回忆,“但我哭不出来。与其自怨自艾,还不如抓紧时间学习。要不做出点成绩,怎么对得起国内的爱人和女儿!”
如今,阎锡蕴收获了很多荣誉:2012年,纳米酶研究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2015年,纳米酶的应用研究获Atlas国际奖,同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亚洲生物物理联盟主席,是该组织有史以来首位女主席……但阎锡蕴多次说过,在所有的奖状、奖杯中,自己最珍视的是“中科院五好家庭”纪念杯。“我非常感谢我的丈夫和女儿,家庭是我最温暖的港湾。”阎锡蕴说,家务活是繁忙工作的最好的“调节剂”——换季的时候更换窗帘,为自己和爱人搭配衣服,下厨烹饪,甚至扫地、擦灰在她看来都是健身。她还告诉记者一个让家务活变得有趣的小窍门——创造性劳动:“比如切西瓜,我把西瓜切成西瓜船,切着有趣、吃着也有趣。”
“工作和生活从来不是矛盾体,女性可以很优秀,很有趣,同时也很优雅。”阎锡蕴说,“而努力与坚持,就是通往优秀和优雅的唯一道路。”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08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