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为时代立言 为人民讴歌
“培根铸魂”“十分重要”,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时,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地位与作用作出如此概括。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也发人深思——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承担起光荣使命,奉献更多精品力作?
如果把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比作一棵参天大树,其之所以具有勃勃生机,就在于它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近14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历史证明,唯有为时代立言、为人民讴歌,创作与研究才有方向和意义,作品、成果才有灵魂和力量。
紧跟时代,创作与研究才有大视野。“时代是出卷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把握时代脉搏,才能更敏锐;勇立时代潮头,才能更前沿。当前,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研究提供了鲜活样本。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善于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扎根人民,创作与研究才有大情怀。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是真正的主角。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没有对人民的情感,没有对人民的了解,就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路遥就认为,对生活无动于衷的人是搞不成艺术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是激情的产物。如果你自己对生活没有热情,怎么能指望你的作品去感染别人?文艺工作者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志向高远,创作与研究才有大作为。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不是为“小我”而书写。我们尊崇贾大山,就是因为他“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尽情地歌颂真、善、美,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假、恶、丑,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人生,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更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努力培养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切实肩负起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翟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