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英才参访新疆 感受和谐稳定期待共享中国经验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28日电(记者周晔)2月22日至27日,“东盟英才中国行”活动在新疆举行,开启了2019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的首行。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11位媒体人走访南北疆各地,采访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学员,感受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了解当地居民生活。他们普遍认为,当前新疆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多彩,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看得见”,期待与中国共享经验。
释疑惑:治疆方略促社会和谐见成效
喀什、和田地处新疆南部,当地政府开设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为受极端主义思想影响并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提供有利于思想转变、有助于技能学习的平台,防患恐怖主义活动于未然。
东盟媒体团一行走访了喀什市、疏勒县及和田县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菜品丰富的食堂、设施完备的宿舍楼都让媒体团成员称赞不已。
印度尼西亚《罗盘报》高级编辑努格罗和·菲力·尤多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新疆,但事前关注了很多关于新疆的报道。“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教培中心,之前我的确受到一些媒体报道的影响,认为这些受极端思想影响的人被‘关押’在这里,显然事实不是这样。”他对于中国政府能够独辟蹊径,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去极端化、反恐怖主义的道路十分赞赏。
喀什乃则尔巴格镇14村有两所幼儿园,村里3至6岁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接受免费的幼儿教育。走进其中的月光幼儿园,孩子们沉浸在舞蹈、手工、音乐等课程中,尽情欢唱舞蹈。
看图讲故事的课堂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两名幼儿教师坐在图册架两侧,耐心地用普通话和维吾尔语为孩子们讲故事。看到这样的场景,努格罗和·菲力·尤多向记者确认“两种语言?”“是的,两种语言。”
艾提尕尔清真寺、加买清真寺均是新疆历史悠久的清真寺。为了改善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活动的条件,政府助资配齐了饮水、取暖、净身等各项基本设施。
马来西亚《阳光报》助理编辑阿斯玛丽莎·曼索跟随清真寺教职人员的讲解参观了这两所清真寺。她说:“我此前没有来过新疆,很多媒体关于这里的报道都比较消极,这次我来主要就是想看看真实的新疆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人民如何生活。我看到清真寺建筑十分古老,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本地的穆斯林能够在这样好的环境下进行宗教活动我很开心。”
印尼IDN新闻网主编祖尔菲亚妮·卢比斯表示自己关注恐怖主义话题的报道已经有16年时间,也曾多次来到新疆。“喀什、和田等地的教培中心我觉得特别好,国语课、舞蹈课、去极端化课的气氛都很轻松。像这种类似的培训方式其实是反对恐怖主义、反对极端势力、反对分离主义的一种常见手段。通过采访我发现极端思想在中国和印尼渗透的方式十分相似,都是从网络开始。”她说。
品文化:非遗保护让多元文化永传承
新疆自古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开辟了广阔空间。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各族人民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充实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丰富内涵。
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了新疆历史文化、新疆民族民俗等展览,刷新了祖尔菲亚妮·卢比斯以往对新疆的认识。“我此前来新疆的经历,看到的只是一部分。但是在博物馆的展出,是比较系统、详细地展示了新疆多民族共存、多民族一起生活的情况。印度尼西亚距新疆很远,很多印尼人民并不了解新疆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希望印尼的记者和宗教长老,有机会探访新疆的实际情况。”
喀什是一座在中亚坐标上有名的古城,喀什老城以土木、砖木建筑为主,历经风霜雨雪,破败不堪。因此,政府投资70多亿元开始了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项目,保护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名城。
漫步在喀什古城里,干净整洁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店铺让阿斯玛丽莎·曼索很难将眼前的这一切与老照片里破旧的古城联系在一起。“我本身非常喜欢看历史古迹,刚才参观完喀什古城综合改造的展馆,我惊讶于中国政府对于改造老城区所采取的这些有效措施,既保存了少数民族的历史,维护以前的建筑,同时还能让他们继续居住在这里,我觉得这非常好。”
新疆乐器第一村坐落于新疆疏附县,这里采用家庭式作坊式乐器制作已经有150年的历史,这里可以制作热瓦普、冬不拉、月琴、马头琴等数十种各民族传统乐器。同时,这里也建设了中国唯一的少数民族乐器主题博物馆,分为弦乐馆、体验馆、综合馆,以历代流传于民间的乐器为基础,传承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观了热合曼·阿卜杜拉手工作坊,努格罗和·菲力·尤多深深地爱上了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弹布尔纯净的音质和精美的做工,他虽然不会演奏,但仍旧买了一把带回国收藏。
观民生:扶贫政策助经济生活齐保障
发展经济、解决贫困一直是困扰各国的难题。近年来,新疆财政支出不断向民生建设倾斜,数百项惠民政策、民生项目持续推进,保障人民生活的同时拉动经济的发展。
驱车来到新疆吐尔尕特口岸扶贫搬迁点,宽阔的柏油马路、整齐排列的楼房镶嵌在群山环抱的开阔地中。搬迁点隶属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居住在此的牧民几乎都是柯尔克孜族。136户牧民在搬迁之前沿袭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模式,教育、医疗等生活必需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保障。
2016年搬到新居的古丽努尔·图尔地买买提一家,精心装饰了新屋,屋内地面铺上了地毯,客厅墙壁也挂上了毯子和柯尔克孜族的手工绣品。媒体团成员坐在古丽努尔家客厅品尝了她亲手制作的传统食物。
“我刚采访了她们一家人的生活,了解到他们之前在边境地区的生活十分困苦。现在搬来这边,我也确实看到他们各个方面的生活都有了保障,寒冷的冬季,住进有暖气的房子真好。”让印尼第六报道网记者利兹奇·阿克巴尔·哈桑感慨的还不止于此,当他得知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印度尼西亚电力部门有超过20年的合作关系后,惊奇于这家工厂竟始创于新疆。
乌恰县驼峰绒毛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前身是创办于1996年的村级工厂,从南疆、哈萨克斯坦等地收购驼毛,加工的驼绒系列产品远销中亚、俄罗斯等地。
来自印尼美都电视台的主持人尤哈娜·玛格瑞塔看到驼绒工厂的驼绒大衣、帽子都爱不释手,“这个工厂对我来说十分新奇,在印度尼西亚也有很多微小型企业来帮助百姓脱贫的经济模式,这些产品能够出口中亚国家,真的很厉害。我看到这里的新村修建得跟城市一样,我觉得在新疆的时间还是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