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小车间里的大工匠——全国人大代表范冬云采访手记

2019-02-22 14:50: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社兰州2月22日电(记者刘能静、王博)走进位于甘肃省兰州新区的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纺纱厂,一阵潮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二月的西北依旧春寒料峭,但纺纱厂内的环境却让人仿佛置身湿热高温的热带。

  在车间站了不到半小时,记者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贴在了后背上。

  纺纱厂厂长宋翠红介绍,工作区的气温一直保持在29摄氏度左右。“如果车间的温度和湿度低,纺织时纱线就会乱绕乱飞,还会影响纱线的质量。”宋翠红说,“‘只有人不舒服纱线才会舒服’,这是我们对合格纺纱环境的形象描述。”

  这个车间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范冬云工作了28年的地方。范冬云2018年2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而在此之前,范冬云曾获得过“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也曾获评“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和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她还被提名推荐为全国“大国工匠”候选人。

  作为范冬云的同事和领导,在宋翠红眼中,范冬云的荣誉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干出来的。“厂里谁都不能否认范冬云是一个能干的人,因为指标是做不了假的。”宋翠红说。

  范冬云是这家纺纱厂的挡车工。她的工作就是用双手将细纱机上正在纺织中、由于丝线张力等原因断了的纱线接好并缠绕在纱锭上。10个锭子接头的标准用时是50秒,范冬云却将速度提高了近一倍。这个纪录厂里至今无人打破。

  见到范冬云时,她右腿膝盖处用别针别着的一块巴掌大小的塑料袋很是惹眼。她揪起小塑料袋的一角,向我们说明了塑料袋的用途。

  这是用喝完的牛奶包装袋做的。工作时,范冬云需要用膝盖顶住细纱机,让纱锭停止转动,才能进行“断头纱”的“接头”工作。而接一个“断头”就需要十几个动作,长此以往,细纱机上渗出的机油便会渗透裤子。这块“神秘”塑料片的作用就是防止机油沾上皮肤。

  “即使有这个塑料袋,时间长了机油还是会渗进去,我的右腿膝盖处还是黑黢黢的。”范冬云说。

  一台细纱车约有624个纱锭,长度为30米。范冬云每天围着细纱车一圈又一圈地转,工作日的微信步数轻轻松松便能跃上一、两万步。

  范冬云入厂至今,已经历了细纱机的6次更新换代。宋翠红介绍,目前纺纱厂有四种型号的纺纱机,范冬云能熟练掌握每一种机型的操作方法。“没有她拿不下来的机器。”宋翠红说。

  28年来,范冬云就这样一直在同一个岗位上书写着纺织行业的工匠故事,经她双手的一根根细如发丝的纱线,也最终变成了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服装面料和成品。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