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AI系统诊断准确度媲美儿科医生 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2019-02-14 15:14:00
来源:中国日报网
字号

 

  中国日报网2月14日电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AI)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医学诊断领域表现十分抢眼。不过,人工智能诊断工具的应用一般还局限于相对标准化的静态图像数据。但中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系统在诊断常见的儿童疾病方面比一些医生做得更好。在这项最新科研成果中,人工智能在识别影像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学习病历文本数据中的诊断逻辑,逐步具备了一定的病情分析推理能力,能更进一步读懂、分析复杂的病例,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或将能像医生一样“思考”。

  据美国石英杂志网站(QUARTZ)2月13日报道,国际知名医学科研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2月11日刊发了《使用人工智能评估和准确诊断儿科疾病》(Evaluation and accurate diagnoses of pediatric disease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文,这是中国在医学诊断中应用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全球首次在顶级医学杂志发表有关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基于中文文本型电子病历(EMR)做临床智能诊断的研究成果。

  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夏慧敏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康教授等专家领衔的医疗数据智能化应用团队联合人工智能研究和转化机构,研发出了“辅诊熊”人工智能诊断平台。该平台通过自动学习从来自56.7万名儿童患者的136万份高质量电子文本病历中“学会”了医生的诊断逻辑,并将其应用于诊断多种儿科常见疾病,准确度与经验丰富的儿科医师相当。

  研究人员发现,这个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对两类重要疾病的诊断结果尤其出色:一类是流感和手足口病等常见疾病,另一类是急性哮喘发作和脑膜炎等严重或有生命危险的疾病。

  在某些情况下,该系统能够以90%到95%的准确率诊断疾病。在所有类别中,人工智能模型的诊断准确率均未低于79%,高于一组初级医师,但低于另一组。不过,高级医生总体上比人工智能系统做得更好。

  文章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人工智能在诊断方面的好处,这项研究更是锦上添花。例如,去年10月发表的一项同样来自中国的研究显示,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准确预测了88%处于植物人状态的患者是否会醒来。

  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竞赛中,人工智能系统在准确诊断脑肿瘤方面击败了医生,显示了人工智能在基于图像的诊断中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更有可能成为医生有用的诊断工具,而不是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他们的判断。

  石英网的这篇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大多来自中国,不足为奇。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人工智能论文数量增长了400%。利用这项技术来促进医疗保健特别重要,因为中国希望在农村和城市实现医疗保健的标准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医疗保健系统的效率。

  对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未来,夏慧敏教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将会成为AI技术在医疗中实施应用的重要里程碑。其最大的贡献在于,AI不仅仅能够‘看图’,而且能够‘识字’,能像人类一样读懂文本中蕴藏的疾病信息。但须要清醒认识到,我们仍有很多基础性工作要做扎实,比如高质量数据的集成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需要算法工程师、临床医生、流行病学专家等在内的多领域专家通力合作。此外,人工智能学习了海量数据后,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仍然需要更大范围的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和比对。”

  (编辑:齐磊 刘世东)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