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19位贫困县“小候鸟”辗转40小时千里归巢 教育扶贫把梦想照进现实
2019年春节前,荔枝网记者从江苏南通出发,陪同19位甘肃孩子一起踏上回家的旅程,历经40多个小时,辗转2000多公里……全程记录下"小候鸟"们千里归巢与亲人团圆的过程。
1月23日11点54分,D5524 次列车从南通站出发,车上有19位在南通读书,回甘肃过年的孩子。这19位孩子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康乐县,在爱心人士资助下,来到江苏南通虹桥二中读书。每逢寒暑假,他们才会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团聚。
来自甘肃省康乐县的初二学生,13岁的孙建军告诉记者:“来南通上学已经有两年了。回家要先坐一个小时的动车到泰州,然后从泰州坐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陇西,再到康乐。一共需要40多个小时才能到家。”
孙建军说,以往回家都是坐硬座车,去年才第一次坐上了卧铺。40多小时的旅程,途中这五顿饭,男孩都用方便面打发过去。
孩子们在江苏读书和平时吃饭的费用,都是由爱心人士提供的,不需要花钱。也因此,每个月父母打给孙建军的100元零花钱他都用不完,这次他把余下的零花钱都用来给家人买了礼物。
1月24日晚6点多钟,孩子们到达甘肃陇西火车站。尽管他们还要坐大巴奔波200公里才能到康乐,但孩子们已经兴奋起来。毕竟,家,就在眼前了。
1月24日20点42分,孩子们到达甘肃省康乐县附城中学,和家人团聚、欢呼。在人群中,孙建军和爸爸紧紧抱在了一起。“很想儿子。”孙爸爸说。
孙建军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三十公里,堂哥特意开了一辆面包车来接他。走过半个小时山路,最思念的妈妈和弟弟,终于出现在男孩眼前了。
刚到家,孙建军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行李箱。买给爸爸妈妈的棉鞋,给弟弟准备的文具和零食,学校发的毛巾、爱心人士送的棉衣,给家人的礼物,占据了半个箱子。
这次回家,孙建军送给弟弟一个高铁模型玩具。“弟弟还没有坐过高铁,要带弟弟、爸爸妈妈一起坐一次。”他说。
半年不见,又长高了不少,额头冒出了第一颗青春痘,儿子再细微的变化,妈妈总能察觉出来。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拉着家常,再来一个烫手的馍馍。原来,这就是家。终于,到家了。
1月25日,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新庄村。一大早,孙建军就起床跟着爸爸到牛棚、羊圈干活了。这一头羊,两头牛,那可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
“养牛、养羊、种植庄稼,种小麦、豌豆、玉米,庄稼收入就三四千块钱。年前牛下了个牛娃儿,卖了个七八千。”孙建军的爸爸孙世海告诉记者,一年下来,全家人均收入不到3000块钱,至今还没有脱贫。孙爸爸今年50岁了,最远只去过兰州。为了孩子,这个朴实的西北汉子决定,春节后,无论如何要出去闯一闯:“害怕往后娃娃用的钱越来越多,过完年只有又出去打工去,给人家搬砖、和水泥。”
两年前,孙建军小学毕业那会儿,奖状足足贴满了两面墙。品学兼优的他,成为了爱心人士的资助对象,被送到江苏南通读初中。
孙建军说,当时不知道会离开家这么远,连南通在哪儿都不知道。这所以愿意去,是因为他觉得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尽管孙建军早已适应了离家千里的生活,但对他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永远还是最温暖的地方:“最想吃妈妈做的臊子面,终于吃到了。”
13岁的孙建军现在已经差不多和父母一样高了,他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还没有来得及好好陪陪父母。“感觉爸爸已经不像我第一次认识的样子了,等弟弟和我都有了好的工作,爸爸和妈妈现在也不用做农工了,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不用像现在这么辛苦了。”
离开康乐之前,记者为孙建军一家拍下了一张全家福。
说起对孩子们的期望,孙世海说:“希望娃娃好好读书,把大学考上,一生平平安安、顺顺当当,希望他们比我们过得更加好。”
而孙建军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们能成为国家的人才。
弟弟孙建强问哥哥:“哥,你以后考上大学还回来不?”哥哥回答:“当然回来了!做一名企业家!”
奔跑吧!少年!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坚持下去,梦想总会实现!
从2005年至今,先后已经有67名甘肃康乐的孩子到江苏南通虹桥二中求学,目前有25名已经高中毕业,其中24人考上了大学。在教育部门支持下,两地学校还长期开展教学研讨、教师交流培训等活动。
带着全家人的憧憬,甘肃康乐的孩子们踏上千里求学路,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一点一点地照进现实。教育扶贫,改变的不仅仅是学子个人及其家庭的命运,更是用教育的力量为贫困地区培育人才,改变贫困地区群众观念,开阔眼界,增强自信,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彻底摆脱贫困,把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几年后,少年会长成什么模样?这个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相信他们一定会像康乐这个地名一样,永远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