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新觉:宏伟蓝图已经绘就
经过不懈探索,我们党逐步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实现伟大梦想,离不开顶层设计,离不开战略安排。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从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通往伟大梦想的现实路径。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及其阶段性目标,并不是一开始就确立下来的,而是我们党立足于客观国情和不同历史阶段特点,经过不懈探索而形成的。近代以来,中国逐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但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缺乏自主性、方向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从此,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由被动转为主动,伟大梦想的实现逐步积累起现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争取到20世纪末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到20世纪末所能实现的现代化“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到那时的中国还是个“小康的中国”,从而把“小康”这个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词汇纳入到奋斗目标体系中。在2000年总体上实现小康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部署。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战略目标体系已经形成,实现伟大梦想的蓝图已经绘就。
除了形成完善的战略目标体系,我们党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今天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但包括物质技术的现代化,而且包括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定语,实际也标明了其题中应有之义:富强是物质技术层面的内容,民主、文明、和谐深入到制度、社会、价值等层面中,美丽则融入生态文明意蕴。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历史已经证明,如果脱离中国实际,企图以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走上强国之路,注定无法实现。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提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化之路。它兼顾社会公平与个人自由,追求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发展自己,而是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增添动力,努力与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作者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07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