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那些事儿】奥斯卡奖得主拍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西方应更多了解这段黑暗历史

2018-12-13 17:29:00
来源:中国日报网
字号

  中国日报网12月13日电 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1周年。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过那场人间炼狱的见证者和幸存者正在逐年减少。但历史的真相不会被时间抹杀,如今,国际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南京大屠杀,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带着敬意和反思去研究、发掘和展示那段沉重但应该被铭记的历史。《女孩与影像》(The Girl and The Picture),这部于今年上映、不久前被提名国际纪录片协会奖最佳纪录短片奖的影片便是其中一部。

  “把这些留给下一代、教育下一代”

《女孩与影像》影片截图

  《女孩与影像》全长39分钟,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犹太大屠杀基金会出品。影片讲述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的遭遇。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当时8岁的夏淑琴与4岁的妹妹目睹全家7口人被日军屠杀的惨状,夏淑琴自己被日军刺刀刺了3次后幸存下来。当时住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约翰 马吉常常冒险用摄像机进行拍摄,幸存的夏淑琴姐妹劫后余生的画面也被永久的记录了下来。

美国导演瓦妮萨 罗思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在《女孩与影像》拍摄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网

  美国著名女导演、奥斯卡奖得主瓦妮莎 罗思撰写了剧本并执导本片。罗思出身艺术世家,父亲埃里克 罗思因《阿甘正传》而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罗思本人则因《被拒人生》(Freeheld)获得过2008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罗思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这部影片大概拍摄了6个月。通过对夏女士与她孙辈们关系的关注,这部影片强调了将这段有关暴行的记忆进行代际传递的重要性,同时将她们的家庭与不同的文化和大陆联系在了一起。”

  罗思说,有关夏淑琴老人的采访和影片过去有很多,而自己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即这段历史的代际传承。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拍摄,能把老人当年的遭遇通过一种更人性化的角度来告诉给下一代。

  南加州大学犹太大屠杀基金会致力于对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屠杀的历史研究和资料保存。2016年,基金会曾邀请夏淑琴前往美国洛杉矶,参加“证言新维度”项目的南京大屠杀口述历史录制工作。“我们希望能把这些留给下一代、教育下一代,” 该项目主管基娅 海斯此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

  “让西方观众更多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

不久前,这部影片被提名国际纪录片协会奖的最佳纪录短片奖。图片来源:美国网站报道截图

  这部纪录片的许多主创人员在拍摄本片之前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罗思在应邀担任该片导演之前,就从未听说过南京大屠杀。影片的电影剪辑师利维奥 桑切斯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己最初参加该片的工作时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也是全然不知。 “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在西方没多少人知道,我们希望能让西方观众更多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记住过去的悲剧,才能防止历史重演。” 桑切斯说。

  约翰 马吉的孙子克里斯 马吉也应邀参与在了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近些年来,克里斯 马吉追随祖父的足迹,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还原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他也表示,很多西方人还对南京大屠杀一无所知。

  《女孩与影像》这部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作用。据美国媒体报道,《女孩与影像》已在全球多个电影节上展映并获得了多项大奖。在美国纪录片电影节上,《女孩与影像》获得“美国特别评审团奖”。不久前,这部影片被提名国际纪录片协会奖的最佳纪录短片奖。另外,这部影片还会登陆Netflix等视频播放平台,更多的西方观众将可以直接观看。

  他们,让世人更加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

约翰 马吉。图片来源:耶鲁大学

  约翰 马吉(John Magee)1884年生于美国, 1912年至1940年在南京的道胜堂教堂传教。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常常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秘密地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拍摄下来。当时,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1937年12月21日,马吉在南京鼓楼医院拍摄了许多被日军残害的市民,他们中有些人成了控诉南京大屠杀的证人。他拍摄的一名正在被救治的病人,是当年怀有6个月身孕的李秀英,因反抗日本兵强暴,她身中37刀。幸存下来的李秀英曾在战后多次赴日本参加和平集会,控诉日军暴行。马吉先后拍摄了4盘胶片,总时间为105分钟,这些真实的镜头是留存至今的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

《The Rape of Nanking》图书封面。

  1997年,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在美国出版,不久后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随后还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影响遍及全球。在写作过程中,张纯如亲赴南京、上海等地与屠杀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取证交谈,前后历经三年时间。她以一己之力,让这段"被遗忘了的大屠杀"的历史为更多的人所知。但是,她也因此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并最终在36岁时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责任编辑:尹赛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