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新疆克拉玛依:从戈壁油城走向匠心之城

2018-12-10 11:07: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9日电 题:新疆克拉玛依:从戈壁油城走向匠心之城

  新华社记者顾煜、阿曼

  1955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诞生,戈壁油田“克拉玛依”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如今,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戈壁油城,在一代代拥有“工匠精神”的克拉玛依人的打造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克拉玛依正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因油而生 石油匠人打造世界油城

  在克拉玛依市行政南广场,矗立着一座58米高的城市雕塑“克拉玛依之歌”,整个雕像以凤凰为基本形象,象征着老中青三代石油人艰苦奋斗的辉煌历程。在这座一多半常住人口都是油田职工的城市里,几代石油人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在用双手履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庄严承诺的同时,也用无私奉献谱写着克拉玛依日新月异的发展篇章。

  从第一代劳模卡依霞·可可思汗、禹秀珍、齐月梅,到谭文波、陈其亮、肉孜麦麦提·巴克等近年来涌现出的先进职工典型,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一直生生不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克拉玛依油田结出累累硕果。1979年,克拉玛依发起“百口泉油田开发大会战”,建成我国第一个年产量百万吨的油田。2002年,建成我国西部第一个年产量千万吨原油的大油田。当前,克拉玛依油田油气当量已连续16年稳产1000万吨/年以上,智能油田建设也为油气生产注入了新动力。

  从1995年启动“数字油田”建设,到2008年率先在全国建成“数字油田”,信息化建设在克拉玛依就从未停歇。2008年克拉玛依油田逐渐向全面感知、自动操控、趋势预测、优化决策的智能油田转化。

  60多年来,克拉玛依相继开发了30个油气田,建成国内最大的储气库,累计生产原油超过3亿吨,石油石化产业奠定了克拉玛依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今的克拉玛依油田,不仅具备强大的油气勘探、开发、炼化能力,而且具备了强大的、面向世界的油气技术服务能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明珠城市已渐成雏形。

  久久为功 荒漠戈壁变为宜居城市

  “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这是60年前克拉玛依市的真实写照。克拉玛依市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这里气候恶劣,极度干旱缺水,植被稀疏。但在一代代克拉玛依“匠人”的努力下,如今的克拉玛依,茫茫戈壁变成绿树成荫,渺无人烟变成宜居城市,创造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齐头并进、互为促进的绿色发展奇迹。

  被称为克拉玛依种树“第一人”的王延明老人,从1985年起就开始在这荒漠戈壁种树,今年88岁的他见证着克拉玛依是如何由戈壁荒漠逐渐变为宜居城市的。

  “那时候,种活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还难。”回忆起刚开始种树的经历,王延明不禁感慨。而如今,在无数克拉玛依人的努力下,原来的不毛之地早已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曾经缺水的石油城实现了临水而居。

  今天的克拉玛依,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3.23%,人均绿地面积达11.63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一条河、一片湿地、四片森林、六个湖泊”的生态系统。昔日风沙肆虐、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戈壁荒漠逐渐蜕变为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之城,成为真正的“沙漠美人”。

  与此同时,克拉玛依人的生活品质也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继续推进、医疗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养老服务更加完善。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精益求精 匠心之城转身多元发展

  为破解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因油而兴、油竭而亡”的“资源诅咒”,早在2010年克拉玛依便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着力建设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技术服务、机械制造、石油储备、工程教育“六大基地”。

  近年来,克拉玛依从“地下”走向“云端”,信息产业也成为克拉玛依转型创新的突破口。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自2013年开园后,已聚集了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石油新疆区域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集团新疆数据中心等国家重点项目和信息产业重要企业。

  如今,克拉玛依正逐渐形成以石油石化经济为主导、多元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根据规划,今后的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将与传统石油石化工业一起,共同构成城市经济支柱体系。

  而搭上“一带一路”快车的克拉玛依市如今不但离海很近,离世界也更近。不久前,将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海鲜运至克拉玛依的当地企业新疆宇飞国际渔业有限公司成功落户瓜达尔港自贸区,成为瓜达尔港自贸区内中国新疆首个落户渔业企业,以及首家由巴基斯坦证监会颁发营业执照的中资企业。

  此外,克拉玛依积极发展金融、信息、文创等新兴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7年,克拉玛依市地区生产总值722.4亿元,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695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名列前茅,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均在20%以上。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