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类型多样 维权成本高致消费者懒得追究
骚扰电话类型多样消费者多挂断了之
维权成本高致消费者懒得追究骚扰电话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李文静
陌生来电,没有任何标记。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号码,查询。被标注过为骚扰电话的直接拉黑;没有标注的,不接,等待第二次来电再接。
这是北京白领樊晓珊面对陌生来电的基本操作。虽然麻烦,但按照樊晓珊的说法,“至少不用去面对那些推广各种业务的人”。
在即时互联互通的语境下,手机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基本工具。与此同时,民众也苦于骚扰电话无休止的花式折磨。
“不再追究”让骚扰更猖獗
“姐,要装修吗”“您好,有理财需求吗”……如今,这样的推销电话、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屡见不鲜,让人不堪其扰。骚扰电话已成为社会肌肤上的一块“牛皮癣”。
你遭遇过骚扰电话吗?面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要吐槽。只是人们对骚扰电话习以为常了,只要没有经济损失,大多数人都不会追究骚扰电话的来源,最多拉黑了事。
去年年底,有媒体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一项调查,44.7%的受访者经常接到骚扰电话,42.1%的受访者每天至少会接到1个骚扰电话。
在记者采访期间,受访者依然不断接到五花八门的推销电话,有推销股票的,有推销门面的,甚至还有贷款公司打来电话询问资金是否紧张。
“这还不是最密集的时候,车辆保险到期前,各家保险公司的营销电话能把手机打爆。”樊晓珊无奈地说,她家有两辆车,保险到期都是同一个月。到期前一个月,她每天能接到差不多20个保险营销电话。她身边的朋友,“每个人每周都会接到数量不等的骚扰电话。有些人会在手机上安装防骚扰软件,但效果参差不齐”。
接到骚扰电话后,大家一般会怎么办?
对于各种各样的骚扰电话,樊晓珊的做法是,一律不理。“不管是什么样的骚扰电话,你直接说不需要,然后挂掉电话,这就是最好的方式。我曾经也会和他们多说几句,但这样会让他们误以为你需要这种服务,就会不厌其烦地和你说很多,挂了电话之后还不定期地打回来,能把自己搞得头大”。
北京律师陈璐对于骚扰电话的态度比较随意,“除了没办法接电话,其他时候打进来的电话我都会接,虽然这样难免会接到骚扰电话,但是一两句就可以打发了,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在接到骚扰电话时,人们的本能反应是‘挂掉’,但正是这种不再追究,纵容了骚扰电话的猖獗。许多电话诈骗案件的起点也不过是一个看似普通的骚扰电话,如果个人加强防范意识,此类案件及因其引发的悲剧也会减少很多。”陈璐说。
记者注意到,密集的骚扰电话让一些群众不堪其扰,但除一些涉及电信诈骗的案例外,鲜有消费者真正去维权,大多不了了之。“一般骚扰行为对消费者产生了影响,但又不够重大。加上我们受理投诉需要消费者举证,出于时间和经济成本的考虑,很多消费者并未去投诉。”作为律师的陈璐向记者介绍说。
对于大多数被骚扰的消费者来说,报案和起诉都是一件麻烦事。
“比起跑去公安局和花律师费去请律师,我还不如就被骚扰呢。”长期被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骚扰的白领小田直白地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个骚扰电话或垃圾短信跑去公安局的,就是去了,公安局是否也会觉得这种案件太小,不立案呢?”
商业营销类骚扰电话占多数
近年来,未经用户同意或请求,拨打电话进行商业营销、恶意骚扰甚至进行诈骗等不法行为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骚扰电话举报量近14万件次。腾讯手机管家骚扰电话标记量为8289万件次。
通过综合各类举报投诉标记数据对骚扰电话的类别进行分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所的工作人员杨天一注意到,多数骚扰电话为商业营销类,广告主商家主要分布在金融、保险、房产中介、教育培训、食药等行业,“涉嫌违法犯罪类、恶意骚扰类电话在总体规模上明显少于商业营销类电话,典型的有诈骗、‘呼死你’‘响一声’等”。
在北京市从事相关电信行业的陈冠兰向记者介绍说,目前的骚扰电话有很多类型,比如根据社会危害性质不同可将骚扰电话分为以下三类:
人身骚扰型,即电话发起者(主叫)对接收者(被叫)进行人身攻击或恐吓,或多次反复拨叫,例如恶意呼叫软件“呼死你”;
商业营销型,即用电话间接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因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和转让问题猖獗,营销型骚扰电话投放也愈加精准;
电信诈骗型,即不法分子通过语音电话、网络电话方式,编造虚假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骚扰电话,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拨打次数和骗取金额上对电信诈骗做了严格规定。
“根据拨打方式还可以将骚扰电话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响一声挂,这类主叫以手机为主,不以被叫接听为目的,多用来号码探测,测试被叫号码是否存在或者诱导回拨,结合呼叫中心进行嵌套诈骗。”陈冠兰说,还有一种是语音骚扰,主叫以国内或国际固定电话为主,目的为从事诈骗活动、进行广告营销或者反动宣传。“根据主叫来源还可将骚扰电话分为虚假主叫和真实主叫。虚假主叫指的就是主叫通过改号软件、透传技术等方式冒用他人真实号码,如伪装成公检法、银行或客服号码,或伪装成用户家属的号码等实施诈骗;真实主叫,一般为群拨的人工营销电话”。
减少维权成本加大违法成本
对于应对骚扰电话,陈璐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之前我用的是安卓手机,安装了一个防骚扰手机软件,骚扰电话打进来时会显示号码有问题。换了苹果手机后,有的号码没办法被拦截,但有的号段一看就有问题,比如140、130开头,我一般不会接这种电话”。
对此,陈冠兰告诉记者,现阶段,很多消费者利用手机终端拦截骚扰电话,其实就是通过软件在手机上设置黑名单,直接屏蔽非预期呼叫。手机用户既可以使用终端系统自带的拦截功能,也可以安装拦截软件。
“上述手段的优势在于可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设置,每种类型的骚扰电话都能拦截。缺点在于只针对特定终端或智能操作系统开发,并非所有手机都能适用,并且只针对特定号码设置拦截,主叫变更号码后需重新设置拦截,此外也无法拦截未显示主叫号码的骚扰电话。”陈冠兰建议,骚扰电话属于典型的非应邀电话,世界很多国家在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过程中也相继遇到了不良信息的治理难题。美国、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的电话防打扰名单制度值得借鉴,这一制度包括法律和技术手段两部分,即建立用户注册登记平台,用户可以申请是否接受商家的营销广告,同时通过录音等形式取证,要求未经允许的骚扰企业等个体进行经济赔偿,严苛的法律从商家一侧有效防范了骚扰信息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