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梦实践者】邢忠东:0.5毫米较劲3个月 精益求精助力新产业之路

2018-11-01 09:18:00
来源:央视网
字号

 

  央视网消息:中国工会十七大胜利闭幕,河北代表团邢忠东代表带着会议精神回到了中国中车石家庄公司。最近,邢忠东正忙着筹备宣讲,给广大一线职工宣传贯彻大会精神,领会报告内涵。

  报告中提出的“要牢牢把握我国的工人运动时代,团结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建功新时代,不断深化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推动一线班组建设,深化技术创新,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之风”,这一段内容他最有感触。因为精益求精,是邢忠东从业33年来一贯的追求。

  从技术工人到高级技师,勤于学

  1985年,邢忠东作为学徒工,进入中国中车石家庄公司。身为劳模之家的后代,自打第一天入职,母亲就嘱托他“既然当了工人,好干也是一辈子,坏干也是一辈子,为什么不能好好干,我觉得你没问题!”带着父母的期望,邢忠东下定决心,要干就要把工作干到最好。

  邢忠东很幸运,刚一入职就被分到了一个创新班组叫“零担班”。在师傅的带领和教导下,他从零开始学习。白天跟着师傅打榔头、练打锤;晚上下了班就去上夜校、学知识;夜里十一二点睡觉;早晨四五点起床温习。“那个班组意识超前,经常做创新项目,我学习的欲望更强烈了”,邢忠东进步很快。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邢忠东还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实践。展开、放样、下料、校正、成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练习;代数、几何、机械制图、材料学、力学、焊接,一门知识一门知识钻研;工作中的废纸和下脚料不知道用了多少……

  辛勤的付出很快便有了效果,邢忠东首次参加公司青工技能比武,一举拿下了青年组第二名。从那以后,他不断在各种比赛中拔得头筹,开始参与公司的科技攻坚项目。20岁,邢忠东成了车间里年龄最小的高级工。之后,还获得过“中国中车技能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等诸多荣誉称号。

  从手工打磨到智能工装,善于思

  “邢忠东创新能力强,小发明小创造不断,平时只要发现问题,吃饭、睡觉、走路,都会思考着如何解决。”这是同事给他的评价,毫不过分。大到360°立体旋转焊接工艺,小到休息区桌上的水杯固定铁架,都出自邢忠东的奇思妙想。

  在制备车间,工件大多数都在上百公斤,通常需要几个人搬抬才能完成焊接。“能不能制作一套工装,让工人在舒服的姿势下完成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C70E横梁组成360°翻转焊接台”在他手中诞生,这是整个车辆制造行业里的第一台360°无死角全方位立体旋转焊接设备。“其实非常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行业里当时还真没有,得好好琢磨才能制造出来。”说起这套工装设备,邢忠东至今还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喜悦。这套设备适用于五六种车型,投入生产后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原来7人日产5辆车,使用后5人日产7辆车。

  为进一步节约劳动力,邢忠东又制作了枕梁翻转传送运输车。从此,工件翻转不再用天车吊、人工搬运,工人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010年,以上两项创新获得了国家发明及专利。

  从单打独斗到精益道场,敏于行

  “铁路铺轨车”五轴转向架及小底架的研发试制,是邢忠东从业过程中极具挑战的一项任务。整个框架长6.8米、宽3米多,每个轮轴导框间距的公差只有±1mm,这对焊接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项工作难就难在焊接上,因为焊接容易变形。”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难题,邢忠东毫不退缩,为了确保焊接变形最小化,在实际操作中,邢忠东按照±0.5mm的公差标准去做。

  为了克服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一起学习工艺、图纸,仔细分析组焊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通宵达旦,在公司打地铺,历经无数次失败和重来……3个月后,邢忠东带领团队向公司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此次试制成功为公司创造利益80余万元。

  邢忠东为人热忱、健谈,他把自己总结出的工作方法、经验编辑成册,交给同事们传看。在公司、车间的助力下,邢忠东创建了一个“精益道场”,这里不仅有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现场答疑,还能回炉再造、提升技能、备赛练“兵”……一站式服务、精益化生产,让班组95%的员工具备了第二技能,48%的员工具备了第三技能。

  说起自己的小目标,邢忠东依然不离团队、不离公司。“党和国家,各级工会组织多年来培养自己,为我搭建平台助我成长,我非常感谢!我要把我的技术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员工。”邢忠东工作室还将吸纳更多有实力的后备力量,让团队成为“精英中的精英”。他还想把精益生产经验与理念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助力新产业跑出加速度。(文/刘禛)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