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凉山】凉山文化扶贫:让村民钱包鼓起来 精神上富起来
四川新闻网凉山10月30日讯(川网集团报道组 刘瑞强 摄影报道)“帮助贫困学子实现艺术梦想,业余休闲时教村民跳达体舞,带领村民去上海表演彝族传统织布技艺……”10月28日,网络媒体凉山行活动走进凉山州,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地文化扶贫不仅让村民钱包鼓了起来,还让村民从精神上富了起来。
文化扶贫 让孩子们的梦想像花儿一样绽放
“我们下乡过程中发现,凉山很多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缺少艺体老师,孩子们的艺术天赋没人指导的话,很容易被埋没。”10月28日,凉山歌舞团副团长张蓓蓓告诉记者,自己曾带队到一所乡村小学调研,当问起是否有人愿意出来表演节目时,班上80%的孩子都举起了手。“看到孩子们这么积极,当时的班主任很震惊,因为平时没怎么关注过学生的艺术才能。”张蓓蓓说,由于条件受限,当地的家庭和学校几乎没有办法让孩子走上艺术之路,“文化扶贫显得非常重要”。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启动了‘索玛花开’培训计划。”据凉山文广传媒集团总经理助理贾晓娅介绍,从2013年起,集团和凉山歌舞团合作,从凉山贫困村选拔具有舞蹈或音乐天赋的孩子进行免费培养,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实现艺术理想。
在凉山文广传媒集团音乐基地,记者看到,随着音乐响起,数十名舞蹈演员开始了排练,男性的雄壮、女性的柔美,在演员们的举手投足之间得到完美展现。“这些舞蹈演员都来自凉山深度贫困地区,他们之所以能聚在一起实现梦想,得益于‘索玛花开’培训计划。”贾晓娅说。
据贾晓娅介绍,截至目前,第一批选拔出的80名学生被送到四川省彝文学校学习,凉山歌舞团负责指导他们学习歌舞表演,还不定期邀请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东方歌舞团的老师前来授课。三年学成毕业后,这些孩子进入凉山文广传媒集团和凉山歌舞团,从事演艺工作。
“培养出一名从事演艺的孩子,即可带动全家脱贫,更重要的是圆了孩子们的艺术梦。”张蓓蓓说,这些孩子月工资平均在4000元左右,演出较多时最高可以上万。他们中的不少人参加过2016年央视“七一”晚会、2017年央视春晚等多场重量级演出,并受邀前往加拿大、巴拿马、哥斯达黎加等多国展示彝族文化。“现在的歌舞团不断收到各地的演出邀请,可以说,这些孩子的命运得到了彻底改变。”张蓓蓓语气中透着喜悦。
据贾晓娅透露,集团正在筹划成立一所艺术学校,专门培养美术、音乐、舞蹈、旅游等方面的人才,重点对凉山贫困地区进行招生。“文化扶贫既是扶志也是扶智,作为文化企业,我们将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走上艺术之路。”贾晓娅说。
文化扶贫 让村民们从精神上先富起来
记者了解到,布拖县补尔乡菲联乌村,是凉山文广传媒集团和凉山歌舞团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据贾晓娅介绍,除了帮助当地销售农产品,他们重点在于开展文化扶贫。从今年年初开始,集团派出2名演员长期入驻菲联乌村。演员们白天在村幼儿园当音乐舞蹈老师,晚上教村民跳达体舞、朵洛荷。此外,集团还组织高腔、口弦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赴当地开展教学,受到村民欢迎。“用这种方式增强村民们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和自信,也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贾晓娅说。
“带领村民去大山外看看……”这是张蓓蓓的做法。她告诉记者,去年7月,歌舞团去上海演出,菲联乌村一位阿姨随行前往,表演了彝族传统的织布技艺,受到热烈欢迎。观众们的强烈反响让彝族阿姨激动了很久,回去就传达给了全村人。“全村的文化自信就这样油然而生了。”张蓓蓓说,村民还会把在城市里的见闻带回村里,也会把好的习惯带回去,眼界开阔了,思维也就变活了。
“文化扶贫是一项长期行动,只要努力了,才会有改变。”张蓓蓓告诉记者,今年7月她去菲联乌村开展扶贫,一场特别的晚会让她非常感动。当时,帮扶人员自带帐篷睡在村里的场坝上。天刚暗下来,村长就拖着一个拉杆音响出现了,用彝语说要给大家表演节目。随着音乐响起,村里的妇女们自发聚拢跳起了舞,跳的正是驻村演员教的朵洛荷。随后,村里的孩子们表演了合唱,一位男性村民还表演了独唱。张蓓蓓说:“在帮扶之前,村民们都很腼腆,见到外面的人,眼神都很躲闪,现在却主动为我们表演,这就是进步。”
据了解,凉山文广传媒集团和凉山歌舞团还从其他方面开展文化扶贫。凉山文广传媒集团自2011年10月开始,举办大凉山惠民音乐会,每周五晚上免费进行公益演出,至今已成功举办300余场。2017年,集团投资拍摄了电视剧《索玛花开》,讲述了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干部带领彝族同胞脱贫致富的故事,被媒体评为“扶贫教科书”。而凉山歌舞团,则从2013年11月起,开展“千乡播梦行动”,计划用五年时间走遍凉山612个乡镇,为村民带去一场演出,教会村民一支舞一首歌。凉山歌舞团还与100余所乡村小学共建艺术村小,帮助当地培训师资,随时提供艺术指导。“换一种方式扶贫,从思想层面帮助村民,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富裕。”这是贾晓娅和张蓓蓓一致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