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知识无价亦有价(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

2018-10-30 10:05:00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申请专利在此排队,第一号航天207所”。30多年前,凭借写着这些字的牌子和三天三夜的排队等候,胡国华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件专利的发明人。“85100001.0”这个专利号,连同胡国华的名字,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史上标志性的符号之一。

  “在实施专利法之前,技术是公有的共享的,只需开一个介绍信说明身份,便可将别人多年研究的结果瞬间学到手。”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今年75岁的胡国华仍旧激动不已,“一家挑水家家喝”,这种方式表面上利于交流有利发展,实则打击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是改革开放为科技人员松了绑,让知识有了价,激发了大家从事创造发明的积极性。”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得知这一消息时,在原航空工业部207所工作的胡国华动起了脑筋,“我们要第一个申请。”

  随后,带着想了半天才写好的牌子,胡国华来到国家专利局边上的一处平房。“当时那里正在装修,虽然乱糟糟的,但周围已经有不少人在徘徊观望。”胡国华得意地说,“大家都很振奋,却不知道在哪里申请,我当时就把牌子往门框上一挂,大家就自觉在我身后排起了队。”

  胡国华申请的专利是“可变光学滤波实时假彩色显示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将从卫星上拍的地面照片,显示为按某种特征不同而编制的彩色图像,从而看到更多信息。”1985年12月,胡国华顺利拿到了专利证书。以此为起点,我国的专利申请走上快车道。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尽管已退休多年,胡国华仍活跃在科研领域,“今年3月我刚拿到新的专利,我的研究能解决实际问题,比什么都高兴。”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