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北海打造“向海经济”争当广西发展领头羊
中国台湾网10月10日北海讯 (记者 卢佳静)北海,一座美丽宜人的海滨城市,四季绿树成荫,花果飘香,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氧吧”。这里有“天下第一滩”银滩、“中国最美海岛”涠洲岛、“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红树林以及星岛湖等景点,因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享誉海内外。它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近年来,北海经济发展持续领跑广西,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城市。
北海工业园区展示图(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海丝路文化彰显魅力 续写新篇章
早在2000多年前,北海(合浦)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成为汉朝与东南亚、非洲通商往来的重要门户;100多年前,北海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当时中国与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融的前沿;30年前,北海被列入全国首批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通道和广西对外开放的先行市。基于这种深厚的历史沉淀,北海与南京、泉州、广州等其他8个城市共同申报的“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已经在2012年11月正式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西汉晚期的红、花玛瑙串饰,东汉晚期的鼓形缠花金球、青绿釉带把陶壶等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印证着北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过去的“足迹”作为今天的“镜子”,作为促进当今“中国东盟”“一轴两翼”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构建,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北海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国际产业合作、文化交流为重点,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努力把北海打造成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合作重要通道、产业合作重要平台、文化交流重要基地。
铁山港区(北海市铁山港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台湾网发)
打造“向海经济” 释放海的潜力
北海市南、北、西三面环海,毗邻粤港澳、占据大西南、海南及东南亚的中枢位置,是中国大陆距离东南亚、西亚、欧洲最近的港口之一,在西南经济区域及亚太经济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表示,海上互联互通正在加快建设,海洋产业不断壮大,向海经济、开放经济正快速发展,海的潜力、海的优势正在释放。“十二五”以来,北海海洋经济发展很快,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一倍。2017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1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8%;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占广西的37.5%,总量排广西第一位。
目前,北海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个支柱产业。北海进入一个产业带动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铁山港作为广西北部湾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服务临港工业企业为主。自投入运行以来,铁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呈跳跃性增长,从2010年117万吨到2017年完成1875.4万吨,为临港企业的壮大和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铁山港之所以能用几年的时间达到广西其他港口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够取得的吞吐量成绩,主要得益于临港工业进出口量的支撑,以及对中南、桂东南地区的货源开拓取得的成就,有效实现了港工互动,有力拉动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长。目前,北部湾港务集团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4月19日视察铁山港公用码头讲话精神,努力加快港口建设,致力于将铁山港打造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依托。
北海银滩(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建设生态宜居之城 走“双赢”发展之路
北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兼备滨海自然风光和以南珠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借助北海资源发展工业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这片美丽的海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地处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的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平共处”方式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可谓是行业典范。
据介绍,北海炼化在环保方面投入达6.5亿元,采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防污治污技术,建有国际一流的污水处理系统、烟气脱硫系统、燃料气回收系统等环保设施,从源头到生产末端,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好污染物排放,污水回用率较高。污水处理后不仅能养金鱼,还可以分别用于焦炭喷淋、绿化和诚德钢铁公司的高炉渣冷却。各项排放指标远远优于国家标准,清洁生产更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成为中国石化系统环保标杆企业。
在产值方面,据北海炼化公司统计,2015年加工原料油484.13万吨,工业总产值217.91亿元,合计上缴国家税金100.69亿元;2016年加工原料油597.67万吨,工业总产值251.81亿元,合计上缴国家税金115.10亿元;2017年加工原料油678.22万吨,工业总产值332.83亿元,合计上缴国家税金139.60亿元。
北海炼化公司始终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企业,坚持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科学发展之路,既为地方经济带来了金山银山,又保护了碧海蓝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