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秋节的团圆和丰收意蕴

2018-09-25 12:18:0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作者:张勃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人具有十分浓厚的团圆意识,这种意识深刻地影响着生活起居、文学创作、审美心态等诸多方面,王国维评论戏曲小说“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就是这种意识的典型表现。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文化,同样蕴含着团圆的主题,春节、元宵节都讲究阖家团圆,中秋节的团圆意蕴就更加突出。

  首先,从节日名称上看,中秋节有不少别名,如月夕、秋节、八月节等,还有一个便是“团圆节”。节日以“团圆”命名,足见团圆之于中秋节的重要性。

  其次,从节日时间上看,中秋节时处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十五的月亮本以圆满为特征,八月十五的月亮与其他月份的相比则更甚,恰如栖白《八月十五夜玩月》诗中所云:“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皎洁圆满的月轮成为人世团圆的最佳象征,也因此,中秋节的诸多习俗活动都与月亮有关,如拜月、玩月、走月、跳月等,其中多有以天上月圆寄托人间团圆、世事圆满的美好意愿。

  再次,从习俗活动上看,通过为节令食品命名、赋形以体现对团圆的追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常见的做法,比如将元宵称为圆子、团子、浮圆子等。月饼则是中秋节的节令食品,其形取圆,其名有“团圆饼”的说法,无论用作祭月的供品,还是馈赠亲朋的礼品,抑或分享的食品,都包含团圆之意。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光绪十年《大同县志》记载当地“供月之饼大至三、二尺许,名‘团圆饼’”,供过月亮之后,一定要全家分食。

  全家人相聚一堂、共度良宵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这一习俗至少在宋代已经形成。吴自牧《梦粱录》记载:“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子女,以酬佳节。”“安排家宴,团圞子女”,这种一家人面对面的团聚相守无疑最能体现团圆的真义。因此,很多地方就将“合家团坐饮食”称为“团圆会”“吃团圆饭”。为了保证阖家团圆的实现,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出嫁女必须回到夫家的习俗规定,所谓:“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今天我们过中秋,仍然将阖家团圆视为最大的人生幸福。

  最后,从节日情感上看,渴望团圆,是中秋节萦绕难去的情怀。若能亲友相聚把酒邀月则高兴欢喜,若远走家乡亲友分离则忧思从中而来。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写道:“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李群玉《中秋广江驿示韦益》写道:“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都表达了中秋节怀念朋友家乡的深切情感。张祜有《中秋月》诗云“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更鲜明揭示出中秋节在其初兴之时的唐代就已经具有深深的团圆内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现实,中国人仍然拥有乐观的心态,总是用共享一轮明月弥补现实的缺憾,慰藉相思的心灵,创造出一种新的团圆方式,无论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还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抑或“明年佳景在,相约向神州”,都是如此。它们和戏曲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焦仲卿与刘兰芝鸳鸯共鸣异曲同工,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人积极乐观的大团圆意识。

  从历史上讲,中秋节渴望团圆的情感开始主要集中在亲友和家人之间,至迟到宋代,已从一人一家的悲欢离合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如刘辰翁《水调歌头》词:“想见凄然北望,欲说明年何处,衣露为君零。同此大圆镜,握手认环瀛”,便抒发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如今这种情感依然在延续。

  中秋节是团圆节,渴望团圆的情感使它为亲人团聚提供时机,而团聚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团圆意识,培养了人们的家国情怀。由团圆而团聚而团结,中秋节让人们从内心生长对亲人、乡土和国家、民族的爱,并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秋节在瓜果飘香、庄稼成熟的金秋季节,因此也有庆祝丰收的意蕴。“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用新鲜的时令果品祭月并在祭后食用是常见的做法,既是对月亮表达敬意,也是尝新,同时也寄寓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山西一带,人们精选嫩黄豆角连皮煮熟作为供品,以其色金黄喻金秋。上海人家多供菱、藕、石榴、柿子等四色鲜果,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人们也用时鲜的瓜果馈赠亲朋好友,包含分享劳动果实、共庆丰收之意。

  四川、福建、台湾等一些地方有中秋节祭祀土谷神的做法,称为“闹土地”“秋报福”,过去山东微山湖湖区则有隆重的祭湖仪式,都是丰收之后酬神报谢的意思。我国南方还有中秋舞龙的习俗,比如在浙江开化县苏庄镇,人们用新鲜稻草扎制草龙,在田间舞动,既是对一年好收成的庆祝,也是对来年获得更大丰收的祈盼。

  依靠天时地利,用辛勤的汗水获得好收成,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中秋节在恰当的时机让劳动得到回报。玉露生凉、丹桂飘香的宜人时节,于花好月圆之中,享用劳动果实,感受人情和美,大概就是我们想要的理想生活吧。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5日 04版)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