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气派,用文化滋养精气神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光明日报记者 赵斌艺 刘坤 颜维琦
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取得可观的财富,但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没有跟上,往往被称为暴发户。当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屡屡创造新的中国高度时,暴发户的隐忧时刻悬在浦东建设者的头上。
28年的实践证明,浦东作为全国现代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既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建设的高度,也有文化发展的温度。
老厂新生,散发文化魅力
走进黄浦江畔的船厂1862,斑驳的红砖墙、布满铁锈的蒸汽管道、裸露的横梁立柱,不由让人产生历史的穿越感。
这里曾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记录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史。
“2005年,上海船厂整体搬离浦东,靠近黄浦江的老厂房被保留下来,经过设计改造形成一个艺术和商业的综合体。”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刘勇说。由老厂房改造而来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可容纳800人聚会、观演。舞台背景采用玻璃隔声门,打开之后奔流的黄浦江便映入眼帘,江上的汽笛声仿如动听的旋律。
“今年5月开业后,我们引入了一批国际一流水准的精品演出,致力于将剧场打造成为一个先锋时尚的文化艺术新地标。”保利尚悦湾(上海)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艳说。
历经百余年的光影流转,老船厂见证百年民族工业的蹒跚起步、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又在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传承、建筑与艺术的碰撞下,成为文化界的新宠。
百花齐放,迸发文化活力
在阅文集团办公室的陈列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文学作品。《择天记》《斗破苍穹》《花千骨》……这些出自阅文的作品不仅走到了老百姓的屏幕前,还漂洋过海走出了国门。
阅文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吴文辉介绍:“阅文目前已上线英文翻译作品150余部,累计用户访问量超1000万。还向全球多个地区授权数字出版和实体图书出版,涉及7个语种,20余家合作方,授权作品达300余部。”
截至2017年年底,浦东文创产业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占浦东新区GDP比重达10.9%,成为浦东的支柱型产业。
“在我们创业之初,网络文学并不被看好,受众面也较窄,但经过这十几年发展,大量优秀作品频现,读者群快速增长,整个网络文学产业开始繁荣壮大。”吴文辉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为文化产品消费提供了更好的经济基础,促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
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谈起他在浦东创业的初心,“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中国文化、中国品牌”。如今企业已经成功举办多次国际级海内外文化展览,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交往。
“我2005年回国创业时,会展业国际化程度还不太高。改革开放不断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把大展览业、大文创业推向国外。”张东说,“浦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拥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服务到家,增强文化引力
在浦东新区,许多社区都有一份菜单,写着文化服务的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信息,社区居民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参加。菜单的发放者就是浦东新区辖区内1285个家门口服务站。
浦东在全域范围内探索利用新空间、新内容、新主体、新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将高品质文化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每个服务站结合社区资源和特色,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在金桥·碧云国际社区家门口服务站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一块醒目的公告牌,上面张贴着社区活动照片和近期活动的海报。书画、茶道等活动安排分别用中英文介绍,一目了然。
金桥·碧云国际社区是上海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社区之一,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户外籍家庭在此居住,占社区居民的一半以上。社区活动室里,不同肤色的人们聚在一起,学习书法、制作月饼、旗袍走秀,了解中国文化,融入社区生活。
“这些活动在通过问卷和走访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后制定,报名达到一定人数后就可以开班。”金桥镇妇联主席柳萍说。
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表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竞争的重要内容,也是品质民生的重要内容。今天的浦东新区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以文化不断滋养城市气质,使浦东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地位更加显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9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