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一个人,一条船,20年,这位邮递员在洪泽湖上 “摇”出数万里邮路

2018-09-19 10:02: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字号

  一个人,数十年,每天摇着一艘船,穿行在洪泽湖上40多里的水上邮路上,投递百万份报刊、信件,服务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为了打发每一天“孤舟蓑笠翁”般的时光,他会对着湖面上的水鸟高歌。歌声引着他前行,伴着他在这条水上邮路上,穿行了近20年,及时准确投递每一份信件,唱出了属于他的万里诚信行。

  唐真亚是淮安市洪泽区邮政局老子山支局的一名普通投递员。忙完了湖区一天例行的信件派送工作后的唐真亚说,“我是一名普通投递员,及时准确投递每一份报刊信件是工作基本要求,也是最起码的诚信精神。”诚信,贯穿在他累计穿行了数万里的水邮路,也嵌入了他派送的每一份信件。

  坐落在淮河与洪泽湖交汇点的老子山镇,全镇约1.8万人口,近一半分散住在50多个大小滩头上,以养殖和捕捞为主。最远的刘嘴村,离镇上来回80多里。从1999年做邮递员开始,唐真亚成了盘旋在洪泽湖上空的唯一一只“鸿雁”。聊起这近20年穿行在湖面上的时光,他像聊刚吃完的晚饭一样平常。近20年来,每一天晚上,他都要分拣邮件,第二天早上六七点钟骑着车投递陆地邮件。简单吃个午饭或带上一点干粮,他再赶到码头驾着小船进入湖区,为分散在湖荡里的渔民送报刊信件。如果遇到大风大雨,唐真亚就要住在渔民船上,凌晨4点再往回赶,这样就不耽误第二天投递的工作了。“还有多少人等着及时收到信了。不能在我手上耽误一分钟。”

  2011年夏天,为了将住在长山村的学生大学录取通知书及时送到,唐真亚冒着狂风暴雨乘坐小船前往送件,行至一半,小船被掀翻。弃船逃生的唐真亚,拼尽全力才终于爬上岸。但那封通知书,却被他裹得严严实实。当学生父亲接过时,感动而泣。2005年,同样是顶着风浪及时送去的那封通知书,让湖区的渔家姑娘唐庆变成了如今都市里的白领。“我以前只是在报道中看过这样的好人好事,却从不敢想这种好人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多年之后再谈这事,唐庆依然动容。

  “我当过教师,知道考生期盼入学通知书的心情,”从事邮递员之前,唐真亚当过16年的代课教师,“再说,及时准确投递是我的工作职责。”在他投递生涯里“没有轻易退回的信件”。2015年3月16日,一封从外省寄来寻找战友的平信让他发愁,信封上只写着:“江苏省洪泽区老子山乡:吴斌战友收。落款为:武汉汉阳”。收件人地址不详按规定退回即可。“我当时想还是想试一试。每一封信对写信人收信人来说都很重要。”第二天上午去了一趟派出所查询、询问老支书有哪些当过兵的军人、问军人是否认识吴斌或他战友……前后问了多位老支书、上百个退伍军人,经过一个多月努力,找到了早已迁居淮安的吴斌。原来吴斌战友准备当年“五一”聚会,但只有吴斌参军时留下的老地址,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寄了这封信,竟然因为唐真亚的坚持而重叙了这份情谊。

  由于湖区滩头太多,寻找地址不详信件投寄对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陆上几倍甚至十几倍。但熟悉唐真亚的同事或同行和记者说,“类似的事数不过来。”唐真亚说,“让别人信任你,相信你,能帮助到别人让我感觉心中很满。”

  “诚信”渗透进他的日常工作,贯穿职业生涯始终。日积月累的诚信之举,也让他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作为洪泽湖畔上每天穿行的“鸿雁”,唐真亚的那艘小船,每天驶向湖区的时候是满的,回来时也还是满的。船上除了信件,还有帮大家带的油、盐、煤气、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和渔网、浮球等捕鱼材料。湖区居民谁家要寄个东西、买个啥,都请唐真亚帮忙。渐渐地,他工作的小船上,除了信件,“有时还帮助大家从镇上存款和取款。”时间长了,他成了大家可信任的老朋友。他是邮递员,也是连接湖区深处每一个渔民与外面世界的采购员、送货员。

  对他的信任,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向。有一年,他做代课老师时的学生高考落榜,整日消愁,足不出户。唐真亚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主动劝导,并帮助他搞起了水产养殖,现在每年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

  在这份水陆之间反反复复穿行中,除了及时准确做好投递工作,唐真亚还在工作之余关心下一代、为渔民送去致富信息、关爱留守、孤寡老人等。自从2003年11月起,唐真亚一直关爱着长山村今年88岁王慎明老人。老人由于耳聋无法看电视,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报读书。唐真亚自掏腰包,每年为老人订多种刊物。每月至少探望老人两次,大声地和老人聊聊天。“每次给老人送报刊,他总是要目送我很远。”

  今年54周岁的唐真亚,“很担心这条邮路没人跑,就断掉了。”从去年开始,老子山支局来了年轻人,负责陆上邮路,唐真亚专心负责水上邮路派送。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是做一切努力,把这条水上邮路交到年轻人手上……

  交汇点记者 朱秀霞 通讯员 陈帅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