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大秦铁路:筑起能源大动脉 负重争先不停歇

2018-09-13 19:33: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王子侯)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条钢铁巨龙,西出煤都大同,横跨桑干峡谷,穿越燕山山脉,直抵渤海之滨秦皇岛,这就是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的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全长653公里,是“西煤东运”的能源大通道。它担负着我国主要四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十大钢铁公司和上万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生活用煤,煤炭运量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25%。创造了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快、运输效率最好、运输效益最佳等多项纪录。

  建设能源运输大通道 惠及万家灯火

  这是一条不负重托的铁路,它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回顾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迸发出空前的积极性、创造性。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迫切需求随之突显,特别是支持发展的能源运输成为焦点问题。“每天急需车皮的电报像雪片一样飞来!”很多老铁路人都会有这样的记忆。

  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由西向东的运输通道建设。1983年,“七五”计划提出“加强能源建设,完善运输网络,逐步缓和能源、交通紧张状况”,大秦铁路应运而生。1988年,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1992年12月1日,大秦线二期竣工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我国铁路向重载技术装备与运输组织指挥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重载列车驶过大秦铁路(人民网 王子侯摄)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增,大秦铁路的运输能力也在与时俱进。年运量最高突破4.5亿吨;日常开行的2.1万吨列车,每列编组210辆,全长2.5公里;成功进行了3万吨列车开行试验,编组达到315辆,长度达到3.8公里;最高单日运量达到136.6万吨;大秦铁路成为我国重载运输技术的示范性工程。

  2007年突破3亿吨、2010年突破4亿吨,到2014年突破4.5亿吨,达到1亿吨设计运量的4.5倍,大秦铁路超过国际认定重载铁路年运量极限的2倍多。相当于用不到260公里高速公路或不到14公里地铁的建设资金,又新建了3条半能源大动脉。大秦线以最小的投入、用最短的时间,成为世界最重铁路。

  一条运煤铁路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惠及万家灯火。北京市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有过这样一个说法:首都城镇居民家庭每三盏电灯中,至少有一盏是靠大秦铁路输送的电煤发电点亮的。

  在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侵袭了大半个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大秦铁路通过科学调度、深挖潜力、增加运量,为保障万家灯火作出巨大贡献。当时,大秦铁路日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并连续20天日均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有力地缓解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煤炭紧张局面。

  30年来,这条连接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三西”煤海与秦皇岛入海口的能源大通道,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重载奇迹。

  重载技术不断创新 科学调度提运力

  这是一条与时俱进的铁路,在重载铁路技术创新中一次又一次突破运量极限。

  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运量大、效率高、成本低、能耗小的重载运输得到世界广泛认可,货运重载化成为铁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铁路重载核心技术也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尖端技术之一。这给大秦铁路提出了新目标,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发展重载技术,提升运输能力。

  2014年4月2日,这个日子在大秦铁路重载技术创新发展的历程中值得铭记。长近4公里,总重达到3.15万吨,由4台电力机车和315节货车组成的3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试验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大秦铁路在挖掘载重潜力,连续实施2亿吨、4亿吨扩能改造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新设备、新技术。为适应万吨列车长度,大秦铁路以2800米、1700米的有效长对沿线车站正线和到发线进行了改造。为提高轨道承重,大秦线全线铺设成75kg/m的跨区间无缝线路,强度远高于高速铁路采用的钢轨。为提高车辆重载集运能力,专门为大秦线设计了载重80吨的C80型车辆。为提高重载列车牵引能力,国产和谐型大功率重载机车投入使用,让重载牵引动力如虎添翼。

  有一组数据能够直观地展示大秦铁路重载技术的创新发展成果:装车,30秒装一节80吨,1小时46分装一列2万吨;发车,一刻钟一趟;卸车,采取不摘钩连续翻卸,3辆一组,10秒翻转,卸完5秒归位;速度,重车每小时80公里;制动,0.2秒前后机车同步操控;通讯,延时不超0.6秒;装船:每秒5.1米……

  除了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有科学的调度作为支撑。位于大秦铁路最东端的柳村南站,这里肩负着大秦铁路最后一公里的卸车任务。为提高工作效率,柳村南站实现快装、快运、快卸、快回,压缩列车在港口滞留时间。调度工作实行合署办公,合署办公大厅内,汇集了铁路、港口、海事、船舶公司等多个部门的调度、协理、代办等工作人员,实现面对面无缝对接,实现运输生产高效、顺畅、快捷。

  煤炭在柳村南站卸车、装船(人民网 王子侯摄)

  说大秦铁路是“中国铁路重载技术集大成者”,一点也不为过。30年来,大秦铁路集纳了钢铁冶金、机械加工、机车车辆装备制造、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力牵引技术等众多学科的先进成果,开创出独具特色的运输组织方式,取得诸多自主创新成果,令世界惊叹。

  治污染防扬尘 保护沿线周边生态环境

  这是一条绿色低碳的铁路,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懈努力。

  2017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要求铁路部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

  中国铁路总公司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发挥铁路节能环保优势。实施“货运增量行动”。以山西、陕西、蒙西等6个区域为重点,充分发挥大秦线等6条干线通道能力,着力强化“三西”地区煤炭外运,提升煤炭等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的铁路比例,进一步发挥铁路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骨干作用。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秦铁路运输组织集约化、精细化。通过完善运输方案,优化开车组织、车流结构和港口接卸,保证运输通畅、列车快去快回。据测算,大秦铁路多开一列2万吨重载列车,相当于分流300辆公路货车的需求,货车首尾相连可长达10多公里。

  在确保货运增量任务完成的同时,太原局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煤炭运输扬尘的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大秦铁路治污抑尘工作,抓源头抑尘,重线路清污,治扬尘污染,努力打造绿色大秦线。

  位于山西大同的塔山装车点,是大秦铁路沿线的2万吨装车点之一,每天大约有6万吨煤炭从这运输至渤海之滨。在完成装车以后,列车还要经过一道抑尘工作。抑尘液喷洒在煤车表面,车厢内的煤炭顶面在抑尘液干燥后结成硬膜,如篷布覆盖在煤炭表面,有效防止重载列车高速运行时煤炭发生扬尘,从源头上消除了煤炭运输扬尘污染,保护了铁路沿线周边生态环境。

  运煤列车正在进行抑尘工作(人民网 王子侯摄)

  据了解,大秦铁路136.8万吨的运量相当于分流了公路重载汽车2万多辆。如果完成同等运量,公路运输需消耗柴油超过5万吨,碳排放量超过20万吨,分别是大秦铁路运输的46倍和50倍。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显示,1至7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6.4%,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9%。大秦铁路通过运输增量、治污抑尘,为保卫蓝天特别是保护京津冀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30年风雨兼程,30年负重前行。今天,这条乌金长河依旧在燕山脚下、桑干河畔流淌,不曾停歇。

[责任编辑:尹赛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