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深刻内涵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从在五年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宣传干部“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到如今要求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科学认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坚定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脚力就是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努力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主动在基层一线深入调研、深入采访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年,穆青等一些宣传思想工作者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出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样的传世名篇。如今,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大潮的冲击下,一些宣传思想工作者远离了基层和群众。增强脚力就要求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彻底改造自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真正做到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多出来自基层一线的优秀作品。
眼力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时对问题的发现力、辨别力、判断力,是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言论、观点、思潮、思想、情况等进行准确、快速的辨识和鉴别,善于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捕作亮点、抓住根本的能力。尤其是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注重增强眼力不仅是发现更多好素材、好新闻的必要环节,也是进一步增强新闻敏感的重要途径,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洞察问题的本质,是写出好文章、提炼好内容的重要前提。
脑力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愿思考、勤思考、能思考、善思考并作出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是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自觉担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自觉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自觉开展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能力。毛主席延安时期为《新中华报》题词就是两个字“多想”,就是希望大家思考问题能够更深入、更全面、更深刻、更透彻。新时代下,我们更要深入思考、深刻认识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多出好思想、金点子、妙主意。
笔力就是写得好、说得好、唱得好、演得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欢看、喜欢听并且深受教育、鼓舞的好作品的能力。脚力、眼力、脑力都需要通过笔力体现出来,其中写出好文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增强笔力,就要求我们心中有好思想、胸中有大格局、手中有好文风、文中有好文采,以富有感染力、凝聚力、引领力的好作品来唤起群众、激励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集力量,让更多人民群众愿意和我们党一起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去奋斗、去牺牲,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作为意识形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环环相扣、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不能把“四力”割裂开来,也不应该孤立地去强调一个方面。“四力”是既层层递进、互相促进又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好脚力作为保障,眼力、脑力、笔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好眼力这个重要前提,脑力、笔力往往就没有用武之地,就展现不出好脑力、好笔力,好脚力也无法体现;好脑力则居于核心地位,没有好脑力就没有好笔力,并很可能浪费了好脚力、好眼力;好笔力是“四力”最重要的直观体现,没有好笔力这个关键,就无法很好地感染群众、影响群众、争取群众、凝聚力量,不仅好脚力、好眼力、好脑力无法很好体现,也无法真正完成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