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河南大山里的“钉子户”:坚守17年,扛起数百名山里娃的“求学梦”

2018-09-04 15:06:00
来源:河南商报
字号

  17年的时间,能够做些什么?能让懵懂孩童,成长为翩翩少年郎,初尝人世繁华;能让一株植物,历经酷暑严寒,春夏更替,结出最甜美的果实;还能够让一名教师化身“钉子户”,将500多名大山孩子的“求学梦”,“钉”在自己的肩上,担着这甜蜜的“负担”,一路前行……

  大山里的“钉子户”

  “钉”住山里娃的求学梦

  张玉滚,一位80后小学校长。在2018年的秋天,因为自己坚守了17年的“理想”而被大众熟知。

  2001年8月,刚刚师范专业中专毕业的张玉滚,跟着黑虎庙小学的前校长来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黑虎庙小学。走进自己当年上课的教室,映入眼帘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台子”,里面坐着十来个“土孩子”。

  这个原本想去南方打工,拼个未来的小伙子,如今成了黑虎镇小学的“钉子户”老师。从教17年来,学校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张玉滚一直无怨无悔地坚守着。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孩子们的梦想“钉”在自己肩上。17年间,张玉滚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

  “全能型”教书人

  小学课程门门“精通”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小学五门课程,他样样“精通”。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张玉滚已经自学完成大专课程,正在自学本科课程。

  为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张玉滚自己掏钱去镇上辅导班学习英语,还买来录音机和磁带,跟着一遍一遍地学。在课堂上,他一边播一边教,有时候一个发音,就反复练上几十遍。

  上阵“夫妻档”

  为支持丈夫工作,妻子辞工回来给学生做饭

  张玉滚爱教育、爱学校,更爱孩子。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当学生因贫困而面临失学时,他会主动拿出工资垫付学生学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了300余名儿童,没有让一个学生因家穷而辍学。

  17年间,张玉滚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学校、把全部的热爱都给了学生,但对自己的亲人,却满怀歉疚。“其实我亏欠最多的,是我的妻子……”张玉滚说。

  黑虎庙小学原来是没有食堂的,2003年食堂建好了,但因为工资给得少,没人愿意来做饭。万般无奈,张玉滚就把在外地打工的妻子张会云喊了回来帮忙。

  但2014年5月的一天,张会云在为学生们做饭轧面条时出了意外,右手4根手指被机器轧折,自此落下了残疾。

  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为了照顾山里的学生,没过几天,她就重新出现在学校。只不过,她炒菜、做饭都换成了左手……

  其实对偏远的山村来说,每一所学校,就是一堆火;每一个老师,就像一盏灯。

  【相关新闻

  河南这位山村老师 入选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

  教师、厨师、裁缝、医生、修理工……他一肩挑

  对偏远的山村来说,一所学校就是一堆火,一位老师就是一盏灯。昨日,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入选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据悉,2018年评选,全国共有10人入选,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今年是我省连续3年入选该评选,目前我省已有4位教师获此殊荣。

  扎根山村小学17年 80后的他 看起来像50多岁

  黑虎庙小学距县城70多公里,位于伏牛山深处,住得远的学生步行要3个小时才能到校。2000年时,学校仅有一座破旧的两层教学楼,一栋两层的宿舍,三间平房,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来这里任教,造成常年师资力量紧缺。

  2001年8月,师范毕业的张玉滚来到黑虎庙小学,成了一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17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38岁的人看起来像是50多岁。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从最初的民办教师,到2012年转为正式在编教师,到4年前接任校长,张玉滚先后教了500多名孩子,资助过300多名学生,培养出16名大学生,黑虎庙村没有一个孩子失学。

  用扁担为山里娃挑来希望

  买粮食拉教材骑坏4辆摩托

  由于山里交通困难,学生的课本都是张玉滚一扁担一扁担挑进大山的,这一挑就是5年。有一年正月初十凌晨3点多,张玉滚和另一位老师路喜安,揣几个凉馍,扛上扁担出发,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一路往回紧赶慢赶,晚上10点多,两人才走到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就找了个山洞,背靠背取暖坐了大半夜。第二天,到了学校的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张玉滚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扁担精神”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每次少则几十斤,多则百余斤,几年来,张玉滚骑坏了4辆摩托车,轮胎更换的次数他也数不清了。

  厨师、裁缝、医生、修理工……

  成长为“全能型”教师

  “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山里本来就闭塞,老师不多学点儿,咋教好娃们?”多年来,张玉滚在教中学、学中教,无论再忙再累,都不忘学习。为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张玉滚自己掏腰包买来录音机和磁带,先跟着一遍一遍学。在课堂上,他一边播一边教,有时候一个发音,就让孩子们反复练上十几遍。“发音要练好,将来出去了可不能一口黑虎庙英语,让人笑话。”张玉滚风趣地说。

  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张玉滚样样“精通”。为了孩子,他还练就一身过硬的好本领:掂起勺子能做饭,拿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课桌椅坏了他来修,校舍破了他来补……

  他还把在外地打工的妻子张会云喊回来在食堂帮忙。2014年5月,张会云在为学生轧面条时右手四个手指不慎被机器轧折,落下了残疾。而没过几天,张会云又重新出现在学校,炒菜、做饭都换成了左手,见到生人,会悄悄把右手藏在身后,“夫妻一场,我比谁都明白他的心。”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