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2018-08-31 17:55:00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字号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2018年9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中非领导人将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峰会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这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届时,众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将率团与会,联合国秘书长作为特邀嘉宾、27个国际和非洲地区组织作为观察员也将出席峰会有关活动;分别在2016年、2018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复交的圣多美普林西比、布吉纳法索也会参与本届峰会。

  回顾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至今的18年,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玉树临风的青年,自是经历了一番历练与考验。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引领下,中非关系与中非合作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与最佳机遇期,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中非人民。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当下,中国与非洲各国如何抓住机遇,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构建民心相通、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将成为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最大亮点。

  中非经贸合作成果喜人

  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政治外交上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且不断升级,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往来,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率先实现了重大发展与突破。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召开之后,中非经贸合作进入了快速、全面、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双边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展开,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非洲大陆已经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要地区。

  据统计,中非贸易额在2000年突破100亿美元,在2008年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68亿美元,在2013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4年超过2200亿美元,是中非合作论坛启动时的22倍。2009年以来,中国始终保持着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非合作对非洲经济贡献率已超过20%。尽管中非经贸额在2017年回落到1700亿美元,但总体来看,中非贸易的结构在不断优化。中国对非出口方面,从最初的矿产、棉花等初级产品为主,以及后来的轻工、食品、化工、土畜产等为主,转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机电、高新技术装备为主;在非对华出口方面,随着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减免关税等措施,非洲的钢材、铜材、化肥、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非洲对华出口额增长迅速,从2000年的5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131.7亿美元。简言之,中国商品物美价廉,适合非洲市场的消费水平,满足了非洲人民的需求;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石油、矿产品、木材、钻石等,这些产品满足了中国经济建设的需求。中非贸易的不断增长对中非各自经济的发展和双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

  中非基建

  产能合作再立新功

  中非之间的合作正在转型升级,从援助和一般贸易往来逐步向产业对接、产能合作和技术转移升级,从以承包为主的合作方式逐步向投资运行和金融合作升级。

  非洲大多数国家正致力于经济多元化、工业化,而制约非洲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是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走在前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这条发展经验,对于今天的非洲国家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大量优势产能和装备技术,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累的成熟经验,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水平和现实需求,而非洲正在成为中国基础设施领域产能“走出去”的最佳承接地之一。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建设的经贸园区数已经超过了20个,吸引入园的企业共计360余家;中国农业部与17个非洲国家和组织签署31份合作文件,援建了22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累计帮助非洲修建和在建铁路5675公里、公路4507公里、港口9个、机场12个以及几十个会议中心、政府办公楼和议会大厦等。中国已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由中国建设和改善的公路、铁路和通讯系统等基础设施,大大促进了非洲制造业的发展,为当地盘活了能够满足医疗和教育等民生需求的资源,并使当地的商业活动更加顺畅。

  在非洲国家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基础上,中非产能合作是拉动中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产能合作主要是围绕生产能力新建、转移和提升的国际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制造业及相关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为主要领域,以直接投资、工程承包、装备贸易和技术合作为主要形式。为此,中非产能合作的实施也正围绕着基础设施与园区建设推进。鉴于非洲国家众多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中国政府正在有针对性地试点推进以互联互通和工业化建设为核心的中非产能合作。例如,选择政局稳定、经济增速和一体化进程较快、对华长期友好的东非地区(肯尼亚、坦桑尼亚)以及非洲第二人口大国埃塞俄比亚、中部非洲的刚果(布)为中非产能合作的优先“试水区”;优选南非这个非洲大陆经济强国为重点实施国家。目前,在上述非洲国家和地区都有代表性项目发力对接,有的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非人文交流日益紧密

  当代中非合作不仅只是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物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际上还伴随着日益紧密的国家发展与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伴随着中非双方在国家制度和社会管理方面日益紧密的相互认知、沟通与合作。努力推进面向普通百姓的中非人文交流、教育合作、思想沟通和知识对话,就是新时代中非关系与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与方向。

  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围绕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五大支柱”,依托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为中非人文交流提出新规划、注入新动力。在公布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的人文交流部分,中方将为非洲援建5所文化中心,为非洲1万个村落提供卫星电视项目建设;为非洲提供2000个学历学位教育名额和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每年组织200名非洲学者访华和500名非洲青年来华研修;每年培训1000名非洲新闻领域从业人员;支持开通更多中非直航航班,促进中非旅游合作。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非“要加强文明对话、理念交流、文化互动”“着力加强青年、妇女、智库、媒体、高校等各界人员往来,促进文化融通、政策贯通、人心相通,推动共同进步,让中非人民世代友好。”这些年来,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的举措正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成绩斐然:双方已建立130多对友好城市关系;近年来每年赴非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百万人次;中非青年大联欢、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人文交流活动成功举行;中方在非洲培训了16.2万名各类职业技术人员,为非洲提供了4.3万个来华培训名额、2万多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和1300多个学历学位教育名额。

  作为中非关系发展的“五大支柱”之一,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已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中非合作关系要可持续发展,双方要构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中非双方需要通过共同努力,逐渐构建起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为特征的“知识共享和思想交流的人文伙伴关系”。这种人文交流合作的伙伴关系,可以为中非政治、经济、安全、外交等多方面合作提供更宽广坚实的精神支撑平台。

  今天,中国和非洲都正走在复兴与发展的道路上,中非双方的合作也日益超出政治与经济领域而向更深层次更具本质意义的思想交流与知识共享领域拓展。为实现这一目标,中非双方需以持续的努力和有效的措施,来推进双方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对方、认识变化中的彼此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几天后将举行的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就中非合作达成多项共识与成果,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责任编辑:尹赛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