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走出去”的名片(一带一路5年间)

2018-08-26 09:4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8月13日,在巴基斯坦佳德农业公司拉合尔研发中心,研发总监阿卜杜尔·拉希德拿着报告单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中国杂交小麦试验结果太令人振奋了!原本预期增产25%至30%,没想到今年表现好的品种,单产增幅竟高达45%。”

  这是中国农业技术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及现代农业服务企业,中化集团立足“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资源禀赋,输出先进农业技术,为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做出有益探索,成为农业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

  良种合作,先进技术促增产

  在巴基斯坦,小麦是第一大口粮作物,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的主食“馕”,就是由小麦制成。巴基斯坦财政部发布的2017—2018年度经济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约873万公顷,每公顷平均产量仅为2900多公斤。尽管小麦关系粮食安全,但单产水平却长期不高。这不仅困扰巴基斯坦,也困扰着诸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

  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兆波介绍称,“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小麦面积超过11亿亩,但单产水平仅相当于我国的一半,对先进技术需求迫切。

  农以种为先。“杂交小麦是提高单产的首要途径。”陈兆波说,中化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公司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开展科企合作,点面结合、全面布局,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示范推广杂交小麦,打造中国现代农业技术“走出去”的名片。

  2013年,巴基斯坦政府专门致函我国科技部,希望加强两国农业合作,其中特别提出,加强“中国二系杂交小麦”的推广应用。

  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公司科研部经理张胜全介绍,二系杂交小麦具有高产、抗旱、耐盐等特点,适应性很广,种植区域跨度近两千公里。在中国累计推广面积300万亩,具备了技术领先优势。

  2012年,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公司与巴基斯坦佳德农业公司、白沙瓦农业大学合作,开展杂交小麦试验示范。

  巴基斯坦白沙瓦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研究所主任伊克巴尔·穆尼尔说:“中国的杂交小麦不仅产量高,同时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抗病性,将为保障巴基斯坦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白沙瓦地区雷吉村的农民拉赫曼·乌拉去年进行了试种,结果出乎意料,4公顷杂交小麦带来了可观收益。

  从播种、浇灌到除草、施肥,中国专家指导当地农民,改善了粗放落后的生产管理方法。乌拉说:“中国专家带来的技术让我们受益良多!种子好,种植方法也更科学,去年小麦产量大幅增加,收入几乎翻了一番。”

  为了让新技术落户田间,中种集团公司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派专业人员赴巴基斯坦,点对点教,带着企业干,种给农民看。据不完全统计,中方累计向巴基斯坦派遣技术推广人员150人次,行程超过1万公里。

  如今,乌拉已经成为中国杂交小麦的“忠实粉丝”,今年秋天,他打算继续种。而在他的推荐下,雷吉村的村民们也纷纷试种,中国杂交小麦在当地农民中的“粉丝团”正不断壮大。

  本土化推广,打出创新组合拳

  农业技术走出去,必须立足本土化推广。陈兆波说,中种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广机械化制种,降低了杂交小麦种子成本;完善种子处理技术,不断提高种子质量;依据当地耕作制度、生产方式,探索抗旱节水等配套技术……一系列集成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为了让中国杂交小麦适应当地条件,2013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与巴基斯坦麦区气候相似的云南元谋建立育种基地。小麦良种在运往巴基斯坦之前,均在元谋基地通过了多年鉴定筛选。但是,初来乍到的中国杂交小麦能不能适应当地水土,依然牵动着两国科研人员的心。

  张胜全告诉记者,“由于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不同,杂交水稻初到巴基斯坦时还是有些‘水土不服’。”巴基斯坦光照强、气温高,杂交小麦长势喜人,穗大且长,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甜蜜的烦恼”——由于分蘖力旺盛,增加了倒伏的危险。

  为了解决这一“烦恼”,中方科研人员反复试验,引进矮秆种质资源,降低杂交小麦的株高,有效提高了抗倒伏能力。张胜全说,每一年试种结束后,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品种,科研人员都会进一步改良,而对于表现好的,则予以保留。

  不同麦区选不同品种。几年试种下来,科研人员基本确定了最适宜在巴基斯坦种植的中国杂交小麦品种,每个品种摸索出最合理的种植技术,为推进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120余份杂交组合、230多个种植点的试验,中国二系杂交小麦表现突出,较当地品种平均增产24.4%。2017—2018年度试验显示,巴基斯坦北方麦区增产达到50.1%;而佳德农业公司所在的中部麦区,杂交小麦增产幅度达45%以上。

  实实在在的数据,让中国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得到高度认可。白沙瓦农业大学先后组织两次国际会议进行研讨,并提议建设巴中联合研究中心,推动中国杂交小麦走进更多“一带一路”参与国家。

  加速走出去,市场合作潜力大

  中国杂交小麦的优异表现增强了团队信心,但是要真正推向市场、造福当地人民,关键是实现商业化。

  2011年,杂交小麦科技合作被列为中巴政府间科技合作。2012年,在时任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泽米尔·阿万的引荐下,佳德公司和中种公司建立了杂交小麦产业合作关系。泽米尔说,在巴基斯坦,农业吸纳了全国超过40%的劳动力,贡献了近1/5的国内生产总值。引进中国杂交小麦,不仅有助于保障巴基斯坦的粮食安全,还将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佳德公司种子部门总裁沙鲁克·马立克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公司看到了两国在农业领域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决心加大投入,将中国优质的杂交小麦带到巴基斯坦。

  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期间,中种公司与佳德公司签订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启动商业化运营。佳德公司总经理穆罕默德·里兹万·尤尼斯对于未来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杂交小麦的试种表现超出预期,我们相信中国技术,争取在2020年前将中国杂交小麦品种推向巴基斯坦市场,早日造福当地人民。”

  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副总裁、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总经理宋维波说,中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发挥“国家队”作用的使命,也是满足市场需求、拓展发展空间的诉求。未来,农业国际合作市场广阔,中化集团将继续发挥优势,培育一批适合中亚、南亚等“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应用的高产、优质、抗逆农作物新品种,加快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率先实现产业化,构建亚非欧杂交小麦示范应用网络,加速中国农业先进技术走出去。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6日 01 版)

[责任编辑:尹赛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