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人的故事|钟海锋:海上“拆弹专家”

2018-08-16 15:5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字号

  

  忙碌的深圳宝安港口,钟海锋正在指挥水上作业,他手持对讲机,用一口粤式普通话指挥不远处的船只。6月的深圳已有35℃,空气湿度高达70%,炎热又潮湿,钟队长依旧身着白色一体工作服。这位常年奋战在一线的救捞队长,不善言谈,聊到自己的海上救援打捞事迹,总是反复强调自己“就是普通人”。

  钟海锋是广州打捞局高级潜水员。28年间,救人和打捞工作布满了他的职业履历。在他的手中,命悬一线的生命重获生机,千吨级的沉船重见天日。

  “救人必须争分夺秒”

  2017年11月27日早上8点,钟海锋接到应急救援电话:当天凌晨3点左右,两艘5000多吨的货轮在珠江口伶仃航道发生碰撞。其中,“锦泽”轮沉没,12名船员下落不明。

  接到任务,钟海锋立即组织广州打捞局应急分队直奔出事地点,进行水下搜寻。11月28日下午,在经过36个小时的连续搜寻后,一名潜水员发现沉船货舱里还有6名幸存者。

  “如果船中氧气耗尽,生死就在一瞬间。”钟海锋明白,时间就意味着生命,救人必须争分夺秒。为了以最高效率将人救出,本在水面担任指挥员的钟海锋,立即决定亲自下水。

  进入舱室后,钟海锋发现被困人员的状态不容乐观。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幸存者经历了从绝望到希望的巨大心理变化,这种过山车般的情绪变化,不利于后续救援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钟海锋发现,幸存者都不会使用水肺系统。

  有限的时间内,钟海锋一面不间断安抚幸存者,告知外部信息,让幸存者恢复平稳的心态;另一面,钟海锋嘱咐被困人员听指挥,耐心指导他们用水肺系统呼吸。

  营救工作准备妥当,钟海锋开始带着第一名幸存者逃离沉船。一切都很顺利,但就在刚刚浮出水面时,这名幸存者开始在水中挣扎乱蹬。“他可能急于脱险,不听我的指挥。”钟海锋分析。

  为了不让这名幸存者二次遇险,钟海锋只能以更大的力气将他控制住。角力间,钟海锋腰部旧疾发作,疼痛难忍。

  上岸后,大家劝他别再下去了,换人执行这项任务吧!可是他摇摇头:这么复杂的环境,别人没把握!忍着剧痛,他再次下潜。“我最熟悉水下情况,救人必须争分夺秒,生死之间容不得半点差错和意外,下面被困的可是活生生的人啊!”

  30分钟内,钟海锋又接连将2名幸存者带出沉船。待救援行动结束上岸时,钟海锋已疼得直不起身。

  面对工作,他认真严谨;面对家人,他总是三缄其口。母亲和妻子每每问起工作细节,钟海锋总是一语带过,从不提工作中的风险与困难。

  “让家人少知道一点,他们就少担心一点。”钟海锋说。

  “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用心做好”

  2017年8月,一艘载有石脑油的货轮途经珠江口时受强台风袭击高位搁浅,船上装载的石脑油有泄漏现象。

  石脑油密度低、易燃,不能用明火,即使只是抽油泵发热超过220度,也会引起石脑油燃烧或蒸气爆炸。此时,搁浅船只已变成航道上的一枚“毒弹”。

  眼看石脑油污染范围增大,钟海锋心急如焚:“必须抓紧控制污染范围,摘掉这枚‘毒弹’。”

  但是熟悉石脑油的人都知道,这种油对皮肤和呼吸道刺激非常强烈。“我上!”没有犹豫,钟海峰第一个下水,探摸搁浅船只破损情况,取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掌握的水下信息和石脑油的特点,钟海锋结合自身经验设计出解决办法:将氮气注入储油舱,减少油舱氧气浓度,从而防止石脑油爆炸,同时,他指挥队员用大功率液压卸油泵抽油。

  “卸油过程可以说是小心翼翼。一旦操作不当,石脑油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或爆炸,不仅这片航道遭殃,所有救捞人员都面临生命危险。”回想起当时的救捞过程,钟海锋仍心有余悸。

  最终,在钟海锋的带领下,救捞队将货轮中的1500吨石脑油、40吨重油、20吨轻油卸载过驳,成功摘除了珠江口一颗“毒弹”!

  “遇到危险不害怕是假的,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用心做好。”钟海锋口中的“用心”并非说说而已,他在专业技能上花心思、下苦功,率先掌握了水下湿法焊接、气割等多种专业技能,更在与救捞工作相关的海洋气象及工程力学原理等领域勤学不辍。

  技多不压身,这些知识技能使钟海锋在多项救捞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夏长轮、方舟6轮、海邦达199、粤福隆328……一艘艘轮船在钟海锋指挥下被成功打捞,保障了航道通畅。

  外练救捞技艺,内修奉献精神

  今年是钟海锋从事救捞工作的第28年。从曾经的新人到今天的“老师傅”,钟海锋已是广州打捞局的一个标杆。随着年龄的增长,钟海锋开始琢磨救捞队伍的新老传承问题。

  近年来,由于打捞一线施工人员结构老化,必须培养一批新生力量,才能确保打捞事业可持续发展。为此,钟海锋将不少精力放在培养青年救捞人才上。“就像匠人一样,我们也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一位师父带一位学生。”钟海锋说。

  为了让新人在实践中获得成长,钟海锋总是手把手亲自教学。每次遇到复杂繁重的潜水任务,钟海锋总是第一个下水摸排水下情况,确定救捞方案,再带领年轻潜水员按计划执行救捞任务。怎么做才能避免危险、怎么做能让打捞工作更有效率……钟海锋言传身教,将自身经验倾囊相授。

  一次海上施工,需要潜水寻找放入的钢管。队员钟佛军在水下连续摸找了一个小时,仍旧一无所获。通过水下电话,焦急的钟佛军跟岸上的钟海锋告知了情况。钟海锋立刻下水摸找钢管,不到十分钟,就成功找到目标。

  上岸后,钟海锋立刻跟青年队员讲起自己的经验:钢管入水后,并非垂直落入水下位置,很可能随着水的浮力顺流飘走一段距离。如果只在原地找,很可能一无所获。

  “刚走上工作岗位,我们这些‘年轻仔’很多实践内容都不懂。钟队长经验丰富,耐心手把手教我们,是我们的榜样。”钟佛军说。

  外练救捞技艺,内修奉献精神。28年的救捞生涯,钟海锋将“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牢记心间。如今,这种精神正从他身上传递给更多年轻潜水员。

  在他的带领之下,一批又一批优秀潜水骨干脱颖而出,为中国救捞事业源源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他们是海上的“拆弹专家”,是一个个水下的精灵,以精湛的救捞技术坚守岗位,捍卫生命。

  

  低调的性格是他的鲜明个性,这位曾获救捞功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感动交通十大人物、2018 IMO海上特别勇敢奖等荣誉的潜水队长带领队员出生入死救人,移除危险沉船,保一方航道通畅。正如钟海锋自己所说:“一下水就只想着工作了。”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潼)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