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建军91周年丨闪耀在光辉军史中的"第一"

2018-07-29 14:36:0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字号

  在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征程中,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其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砥砺前行中,也留下了一串串红色的革命印记。这些印记,如同茫茫黑夜里的指路灯塔,如同严寒中的暖人篝火,感召和激励着广大军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传承红色血脉,为催生一个崭新的中国而努力奋斗。时值纪念建军91周年之际,我们辑录了以下一组回眸早期人民军队几个“第一”的故事,以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意。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谁设计了第一面军旗

  ■杨勤良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暴动。毛泽东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他高瞻远瞩地提出要高高举起共产党的大旗。于是,他领导的秋收起义诞生了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这面旗帜是如何孕育而生的?首先,要了解由共产党员卢德铭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到达湘赣边修水的。

  大革命失败后,到处都是白色恐怖。卢德铭的警卫团,湖北省通城、崇阳一带的农军,湖南省平江工农义勇军,浏阳工农义勇军等几股武装力量,在原地呆不下去,奉命前往南昌参加起义,途中受挫没能赶上起义大部队不得不返回,在修水、铜鼓一带不期而遇。

  为得到部队下一步行动的指示,卢德铭等同志离队去找党中央。与党中央接上头后,卢德铭便派了身边的一个参谋送回一封信,传达党中央的决定,在原警卫团的基础上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指示准备好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的旗子、领章、袖章、印章等。

  8月12日,警卫团到达修水,没多久就召开了修水会议,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军两部负责同志一致认为军事统一刻不容缓,将分散的力量组织在一起,建立一个师。对外,为麻痹敌人,暂取名江西省防军第一师;在内部,取名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将警卫团改为第一团,浏阳苏先俊部改为第三团,平江余贲民部分别补进这两个团,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为副师长。进入修水县城的通城、崇阳农民武装,编入师部特务连。

  浏阳部负责人没有参加修水会议,但是,修水会议决定组织的第一师,却包括了浏阳部队。那么浏阳部负责人苏先俊是否同意呢?因此,当浏阳部折回铜鼓后,8月下旬,三部负责人及营以上干部在修水的山口镇召开会议,一起研究统一编队的问题。

  此地与铜鼓县大塅毗邻,距离修水和铜鼓两县的县城都是60华里。据中共修水县委党史办公室编撰的《修水人民革命史》记载:山口会议气氛热烈,会场贴有“世界大同”“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建军编师”的会标和标语口号,会议决定将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确定了师、团长的任命;为充实第三团力量,从第一团调第三营部分武装和平江工农义勇队一部由伍中豪率领补充第三团;研究布置了攻打平浏两路的暴动计划。山口会议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大旗,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作了军事上的准备。

  九月初,毛泽东到达安源前线,与修水、铜鼓方面的部队取得了联系,并在张家湾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安源会议,将安源革命力量及周边县的农民武装编为第二团,确定了三个团起义后攻打长沙的进军路线。

  山口会议后,余洒度师长把军旗设计的任务下达给了钟文璋、陈树华、何长工、杨立三等人。这四人的职务分别是师参谋长,师部参谋处长、参谋,副官。一天夜里,他们在修水县城商会会馆设计军旗,这里是师部所在地。既没有米尺、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又没有可以借鉴的资料,几个人集思广益,起初提的方案,都不满意。后来,何长工根据自己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见过苏联红军军旗的旗样,提出了设计方案。大家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推敲,终于在凌晨设计成功了。

  军旗的样式: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是白色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五角星内镶嵌交叉的黑色镰刀和斧头,表示受苦受难的工农大众紧密团结起来;旗面左侧靠旗杆一侧有一条十厘米宽白布条,上面竖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黑色字样的番号。这面庄严威武军旗的完整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

  第一面军旗的主要设计者是何长工,陈树华、钟文璋负领导责任,杨立三是事务性工作的帮助者。1988年1月9日,新华社电、人民日报刊载《何长工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一文中指出:“是他,1927年参加了秋收起义,并亲自设计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

  军旗样式设计好以后,修水党组织协助部队完成缝制工作。裁缝出身的班长张令彬等人购买了布匹,县总工会委员长徐光华请来了裁缝和会针线的妇女。修水县城内的许多裁缝师傅主动请缨,义务承担军旗的缝制任务,有的布店老板无偿献出红布料。参加赶制军旗的人多达40余人,每位背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位姓樊的师傅看到军旗上有工农字样和镰刀斧头的图案,很激动,表示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按时完成任务。梁幼陶师傅既参与了军旗的制作,也和其他的裁缝一起制作了红领巾、红袖章。直到1989年他83岁去世时,还一直保留着制作军旗用的剪刀;他常说:“剪刀就是裁缝的饭碗,这把剪刀还含有特别的意义,说明我也曾经为共产党作出过贡献。”女裁缝朱菊英师傅,她将部队付给的10块铜板工钱一直珍藏着;1977年,秋收起义纪念馆在修水建立时,朱菊英的后代捐赠了7块铜板给纪念馆。

  经过人民群众几天几夜的紧张赶制,100面崭新的军旗缝制完成,同时还缝制了1000多条红领巾、红袖章等,以备起义时用。

  在毛泽东的亲自发动和组织下,秋收起义第一枪于9月9日在修水打响。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由此,一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中奋勇战斗,并昂首阔步前进,直到今天。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