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办特色养猪场 双创助力云南老窝精准扶贫
中国日报网7月25日电(记者 向亚男)高黎贡山猪是云南的珍稀地方猪种,因其主产于云南怒江州海拔1800-2300米的高黎贡山地区而得名。在怒江州老窝镇崇仁村的一片山间高地中,有这么一家高黎贡山猪种源繁育基地,不仅初具规模,养殖着1000多头高黎贡山猪种源,还鼓励村民参与养猪事业,带动了当地近300个贫困户精准脱贫。
王兆武是这间高黎贡山猪种源扩繁基地的项目创始人。2011年以前,从崇仁村走出去的他已经在昆明市扎根立业数年。2011年9月,他卖掉昆明的住房返乡创业,动员了10户农民成立了崇仁壹家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养殖本地特有的高黎贡山猪。
壹家村坚持原生态放养,保留了猪肉肉质好、鲜美的特点,加上严格的品质管控,是这里生产的猪肉成为北京、上海等地高端餐饮的原料。
合作社于2014年组建公司后,在去年得到了珠海市和泸水市的两家国资公司出资入股,开启了高黎贡山猪合作养殖产业精准扶贫之路。
创新养殖模式 深化农民参与
种源基地将仔猪养至50斤左右后,便转给合作社的社员养殖。截至2018年6月30日,合作社社员超过800户,其中近500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共养殖高黎贡山猪12518头。
过去一年来,壹家村逐步淘汰了原先每户社员单独养猪的散养模式,首创了“11511”合作养殖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率,深受农户欢迎。
“这个模式就是让村里面选一个带头人,我们提供一个养殖单元,再加上五个建档立卡户贫困户组成一个小组,六户共同饲养一百头高黎贡山猪。这样户均增收可以达到1万块钱以上,”王兆武说。
据王兆武介绍,“11511”模式为农民提供了四种收入来源:土地和贷款入股、出售种植的青饲料、合作养殖利润分配以及到公司上班投入到固定资产建设。
“加起来,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挣个一到三万没问题。并且这样做的话还不用离家,”王兆武说。
“我们产业的发展就是要让农民受益,所以我们就锁定让农民变成参与主体和发展起来以后的受益主体,”他说。
对口帮扶提供技术支持
珠海市是怒江的对口帮扶城市,这使得王兆武有机会获得珠海市农业投资控股集团的入股。这家位于珠海的公司还为壹家村派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养殖技术人员 -- 尹华苗和陈黄生夫妇 -- 为种猪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尹华苗来自湖南,在珠海从事生猪养殖长达20年,去年7月,他和妻子从珠海农业投资控股集团被派到这里 — 他担任技术厂长,妻子担任兽医。
“我觉得这里挺好的,山好水好,猪也长得很不错,”这是尹华苗对种源基地的评价。
尹华苗在壹家村主要负责种猪养殖的防疫工作。“我来之前,这里的防疫工作基本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可查看的记录很少。后来我就按照我的方式做成了一个系统化的体系,相比之前更加专业化。”
这个系统化建设在尹华苗看来已初见成效。“至少我来了这一年多,都没有出现比较大的疫病。”他说。
主动参与市场 不靠政府补贴
“我们坚持了这么多年,从没有向政府申请过补贴,”王兆武说。
“泸水市政府按照市场机制参与股份制合作,我们会保证其收益。但是如果政府给企业补贴很容易把企业养懒,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要有内生动力。”
“政府参与股份制合作,对我们的督促会使我们更有动力。”王说。
壹家村的内生动力离不开公司、农民和消费者三方的互动。王兆武介绍,混合所有制的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与农民联合,面向北上广等沿海大城市群中的高品质消费市场,将怒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转化成可见价值。
2017年,壹家村直接带动369户107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有效增收,其中的289户6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年成功脱贫。截至目前,壹家村直接带动增收的贫困农户累计增加到492户15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