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这个理念值得重温

2018-07-19 12:02:00
来源:央视新闻
字号

  7月19日至28日,习近平主席将对阿联酋、塞内加尔、卢旺达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过境毛里求斯并进行友好访问。这次中东非洲之行是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连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演变背景下,中国面向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今年9月,中非双方还将在北京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如何规划未来前行路径备受各界关注。

  早在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非洲时就提出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和正确义利观,非洲正是习近平提出正确义利观的地方,而坚持正确义利观已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一项重要理念。

  △2013年3月24日,习近平主席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

  纵观当今的国际形势,习近平主席倡导的这一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正确的义利观?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正确义利观。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这是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非洲,在坦桑尼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发广泛反响。

  △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

  对于“正确义利观”,习近平主席曾经这样阐述:

  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

  2013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举行。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要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

  今年的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由此观之,正确的义利观简单来说就是义在利先,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

  为什么要坚持正确义利观?

  当前,一些国家的政策调整以邻为壑,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不断加重,一味追求权利和利益,尽力逃避国际责任和义务。短期来看,这些政策以损害他国利益增进自身利益;但长期来看,这些政策必将引发其他国家针锋相对的政策调整,并由此形成不公平竞争甚至是相互敌对的国际关系氛围,最后大家都是输家。为此,坚持义利并举、倡导合作共赢是解决当前国际问题的良方。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尔大学发表演讲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演讲时表示,“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指出,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时强调,我们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

  言必信,行必果。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最受欢迎公共产品,中方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在今年的国家机构改革中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秉持正确义利观,更加凸显出大国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