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盬子鸡”背后的脱贫故事:土陶美食农家乐 看准美丽乡村大发展
未来网(www.k618.cn中央新闻网站)贵州遵义7月18日电(记者 谢青 赵楠)肉质细嫩的鸡肉以特殊的土陶容器“盬”(gǔ)烹制,“化汽为汤、干蒸而熟”,一道美食佳肴“盬子鸡”细嫩爽纯,十里飘香。
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的花茂村,花茂母氏陶艺馆传承人母先才、母先刚兄弟俩以发明的特色土陶容器配以佳肴,再加上民宿农家乐率先实现了脱贫致富。提到如何敢率先迈开脱贫攻坚步伐,美丽乡村发展为村民们吃了定心丸。
四借贷款:乡亲们都在看着我
过去母先刚曾在外省打工,每天接近12个小时的工作量劳动强度大,又攒不下来多少钱。
回到家乡花茂村后,2014年听闻村里要搞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母先刚第一个举手带头赞成。
“当时乡亲们还很迟疑,不知道怎么干?村里说要建乡村旅游,大家都怀疑会有游客来吗?”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母先刚确实有种孤注一掷,凭着祖传的土陶手艺,更让他坚定是确信美丽乡村会为村里带来大发展。
说干就干,计划“土陶+餐饮+住宿”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后,母先刚先要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为此,他四次前往银行贷款,一点点地筹措资金,终于建成了以花茂母氏陶艺馆为主的家族产业,经营乡村旅游。
花茂村的陶瓷业始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有140年的历史。现在村里依托特有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展现土陶制作流程,吸引游客参观体验。游客不仅能在花茂看到土罐制作工艺,还能亲手体验土陶制作,花茂村的土陶技艺又“活”了。
产业链发展:全国游客慕名而来
花茂村土陶的发展还推广了一道特色菜―盬子鸡,母先刚以自有发明的土陶容器做改良,将炖煮温度提升至135度,只需两个小时就能炖好一只鸡。
鸡肉即原汁原味养生,又能解决温饱调养身体,许多广东、深圳、河北等城市游客都慕名而来。
每年元月后至国庆节,是花茂村旅游的旺季。母先刚的店清早就会有人来敲门预定盬子鸡,直到忙到深夜10点,客人都是络绎不绝。
最先筹建店面时贷款的50万,不到半年就全部还清。现在店面年收入也翻了一倍。坐在家门口就脱贫致富,这在以前,母先刚是完全想不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发展为乡亲们带来了致富路。”
“2012年以前,村里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2012年开始,村里实施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开始变化。依靠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80%的外出务工人员渐渐地返乡创业致富,返乡农民工创业,又增加了村里的变化,花茂村开始摆脱贫困。”花茂村村委会主任彭龙芬说。
通过几年的发展,花茂村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特色高效农业的有机融合,守住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新路,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据统计,2017年接待游客达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0万元。花茂村基本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致富技能”,外出务工农民从2000多人减少到不足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