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探访“零容忍”风暴下的美墨边界

2018-07-13 10:04:00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张梦旭 章念生】编者按:为遏止从南部边界涌入的成千上万移民,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初下令逮捕所有越界非法移民成人,迫使他们与子女分离。虽然特朗普后来在舆论压力下让步,暂停“骨肉分离”政策,但仍矢言拒让美国变成“移民营”,要继续“零容忍”政策,起诉非法入境的移民。特朗普强硬的移民政策招致排山倒海般的批评声浪,与此同时,来自中美洲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及萨尔瓦多等国的难民,源源不断前往美墨边界,追逐自己的“美国梦”。近日,《环球时报》记者从华盛顿赶赴美国南部边境,一探究竟。

  (一)我们刚一抵达,竟“惊动”了警察

  美国得克萨斯州最西部的边境城市埃尔帕索,与墨西哥边境城市华雷斯城仅一墙之隔。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非法移民实施“零容忍”政策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卫局在埃尔帕索附近的托尼洛小镇,建起第一个关押儿童移民的“帐篷营地”。

  《环球时报》记者从华盛顿辗转抵达托尼洛小镇时已近下午6时,整个小镇行人稀少,政府办公部门已经下班。记者向当地人打听,得知“帐篷营地”就搭建在位于该镇的美国海关和边境保卫局马塞利诺·赛琳娜边境检查站旁边的空地上。

  记者随后赶到边境检查站附近,看到那里停放了数辆当地电视台的直播车,主持人在离检查站还有约五六百米的距离就架起摄像机。对于中国记者的到来,他们非常惊讶,告诫我们说,美国边境执法人员非常不愿意媒体报道这件事,所以一定要小心,尤其不要跟他们顶撞,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听了他们的话,记者顿感压力大增。记者接着驾车前行,把车停在边检站的停车场。停车场附近是一块用铁丝网围起的巨大空地,里面排列着数个巨大的帐篷。这正是引发激烈争议的“帐篷营地”所在地。由于帐篷旁边有许多遮盖物,即使站在铁栅栏周围,观察视野也不太好。

  记者在铁栅栏外刚拍了几张照片,里面的工作人员就朝记者走来,呵斥记者停止拍照,并将我们带至其办公室门外。他们详细询问记者的来历、目的后,通知了附近的警察。很快,两名警察赶来,又是一番询问,然后他们要我们立即走出边检站工作区域,表示在边检站外可以随意拍照。

  无奈之下,记者只好将车开出边检站。这时,我们距“帐篷营地”已近500米,仔细寻找才能看到帐篷顶部露出的白色尖角。实地采访一开始就遇到挫折,着实让记者意外。记者之前曾数次向美国海关与边境保卫局、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难民安置办公室发去采访申请,也都石沉大海。

  (二)当地专业人士:移民政策一片混乱!

  在距托尼洛小镇约5公里的法本斯小镇,《环球时报》记者遇到20岁的琳达,她在当地社区学院学护理。“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如果有人把孩子从我身边强行带走,我会发疯的。”她说。

  琳达童年时被父母从墨西哥非法带入美国,迄今没有拿到公民身份,但拥有正常入学、就业的权利。琳达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但言谈中总透着对未来的惶恐,毕竟美国移民政策“一日三变”,对她来说“将来”有太多不确定性。琳达的老家就在一墙之隔的墨西哥,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回去过,“因为一去就有可能回不来了”。

  在美国庞大的非法移民群体中,儿童不在少数。得州难民服务中心向《环球时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无人陪伴儿童移民”非法进入美国的人数,从2012财年的13625人猛增至2016财年的59170人。如何对待这些儿童,让美国政府颇感棘手。

  “我们的移民政策体系一片混乱。我作为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只能保证给你介绍的所有情况在过去是正确的,对于明天管不管用,我也只能看新闻才知道。”得州难民服务中心“无人陪伴儿童移民”项目部主任金伯莉·阿尔瓦雷斯对《环球时报》记者如是说。

  据金伯莉介绍,“无人陪伴儿童移民”是指18岁以下、在美国没有合法移民资格、没有父母和监护人陪伴的儿童。比如在“零容忍”政策下被迫分离的儿童,如果无法同父母团聚,身份就变成“无人陪伴儿童移民”。对于这一人群,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难民安置办公室在全美有100家外包的儿童安置中心,这类儿童在边境被发现后,由边境执法部门移交给儿童安置中心。如果有收养人或儿童在美国的亲戚愿意收留他们,难民服务中心会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评估,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

  “从过去的情况看,这类儿童最终能实现家庭团聚的比例不到10%。”金伯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难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一直为这些儿童申请庇护身份,直到18岁为止。

  金伯莉从事这项工作已有5年,处理过的“无人陪伴儿童移民”案子达上百件。她说,这些儿童多数来自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身世都非常悲惨。不少父母忍痛把孩子送到美墨边界,有的家庭向“蛇头”付高额费用,全家都指望着孩子到美国后打工还钱。穿越边界是一段极其艰难的旅程,因迷路、交通事故等丧生的孩子不在少数,还有孩子被犯罪集团绑架,女孩子惨遭暴力侵犯。

  (三)隔离墙边老移民,看到偷渡者,就按报警器

  埃尔帕索市中心的入境口岸一向繁忙。《环球时报》记者在那里看到人群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大致数了数,每分钟平均有9辆车驶入美国。从桥上直接步行进入美国境内的难以计数。官方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000万人次自该口岸从墨西哥进入美国。

  在埃尔帕索市,《环球时报》记者遇到的许多超市服务员、出租车司机等,都是墨西哥国籍,白天穿过口岸到美国上班,晚上下班后返回边界对面华雷斯城家中。然而,这种来往只是美墨边界上演的故事的一部分。

  在埃尔帕索一个长途汽车站,记者见到许多来自墨西哥的旅客,他们大包小包、拖家带口,等着上大巴。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其中不少人会消失在西裔社区,或超期居留,或拿着学生签证去打工,成为非法移民。

  59岁的劳伦索对记者说,1988年他通过非法途径从墨西哥进入美国,现在在一家农场工作。“我们当时还算幸运,我等待了8年就成了美国公民。现在难多了,而且很多人一被抓获就遣返,我们镇上最近有不少人被遣返。”

  福劳利斯也是墨西哥人,目前受雇于美国一家私人保安公司。早年,他的妻子偷渡进入美国,生下大儿子。随后,全家返回墨西哥。当大儿子年满18岁时,应征到美国空军服役,退役后进入美国大学读书,目前定居在西雅图,是波音公司的一名工程师。福劳利斯借助儿子的身份,为自己申请办理了美国绿卡,并找到这份月薪1500美元的工作。

  在普通美国人眼里,这份工作是十足的苦差事,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炙烤不说,工资也仅够养家糊口。但墨西哥那边,月平均工资才400多美元。“我不喜欢美国,退休后就回墨西哥。”他对记者说。

  记者见到福劳利斯时,他正站在埃尔帕索市美墨边界隔离墙的美方一侧。他的职责是一旦看到有偷渡者试图穿越隔离墙,就按下报警器,通知附近的边境巡逻队。福劳利斯说,这个报警器,他平均每天要按响5到8次,也就意味着有5至8批偷渡者被抓获。当然,相关场景不为公众所知。

  (四)“我们是谁?”“要开放还是封闭?”

  边境地区高温炎热,首都华盛顿有关移民政策改革的讨论也如火如荼。6月27日,美国众议院就一份由共和党提出的相对折中的移民改革议案进行表决,结果301名众议员投下反对票。而在之前的21日,众议院以193票赞成、231票反对,否决了共和党提出的另一个相对保守的版本。特朗普为此发推文说:“共和党不应该在此时把时间浪费在移民问题上,我们应该等到11月份选出更多共和党参议员、众议员后再进行表决。”

  相对保守的版本严格限制非法移民未成年子女获得绿卡和公民身份的途径,其中仅承诺向未成年子女提供暂时性签证。而相对折中的版本承诺为超过80万“追梦人”计划受益者打造一套获得绿卡的积分系统,并让“骨肉分离”的非法入境者团聚。作为交换,这两个议案都要求国会拨款200亿美元以上修建美墨边界墙。

  事实上,美国施行“零容忍”政策以来的一系列举动,尤为明显地反映出美国移民治理体系的混乱和无序。“美国的移民政策体系事实上已经崩溃”,总部设在埃尔帕索的美国边境人权网络政策主管罗伯特·海尔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移民问题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在于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无法制定出一个既满足经济社会需要又符合国际法的移民法律体系。他举例说,一个墨西哥人通过合法途径申请美国国籍,走完所有程序可能要20年,一个菲律宾人则可能需要30年。

  “我们的合法移民体系已经脱离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所以催生出一个数量庞大的非法移民群体。所谓的移民政策改革议案,共和党和民主党立场相去甚远,我认为中期选举结束前很难看到这一问题的进展。”罗伯特·海尔曼说,美国社会如今存在如此大的分歧和鸿沟,华盛顿对于解决美国的移民问题似乎已经无能为力,这个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美国《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总结说,移民问题是美国政治最核心的问题,但遗憾的是,从小布什时期到现在,两党在该问题上越来越对立。如今,美国国内弥漫着民粹主义情绪,加剧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

  移民问题发酵,还引发人们对美国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看待外部世界的担忧。6月30日,数十万美国民众走上全美几十个城市的街头,抗议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我们是谁?我们是要对外开放还是紧闭大门?”罗伯特·海尔曼反问道。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