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这位教育慈善家走了,一生捐助323所学校
分享到 "我最高兴是见到,每个小朋友都有教育的机会, 年轻人发挥所长,教不倦、学不厌,我们社会才会有希望。
凭良心做人, 问心无愧,如果能做到这样, 就是快乐的最高标准。
自己只是人世间一粒小小的尘土。
—— — 田家炳"
田家炳老先生为中国教育付出的一切,就像那颗被命名为“田家炳星”的第2886 号小行星一样闪闪发光。
7月10日,田家炳基金会官方网站发布《田家炳博士讣告》,宣布田家炳先生于上午安详辞世,享年99岁。记者采访了解到,素有“百校之父”美誉的田家炳生前对广东教育事业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
田家炳是香港化工业大亨。1919年,他出生于广州梅州市大埔县。16岁父亲逝世后,他弃学从商,先到越南推销瓷土,后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1958年,田家炳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塑料厂、田氏化工城,逐步创办起香港最大的人造革企业。1980年,田家炳已是香港知名的亿万富翁。大家称他为“香港人造革大王”,他却自谦:“我是做小生意的!”
1982年,他成立纯公益性的非盈利机构——田家炳基金会。至今,该基金会已在国内资助大学93所、中学166所、小学44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
1984年,田家炳将化工厂的经营权交给下一代,并规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于公益。
据广东省客联执行会长钟闻东回忆,他们近年曾听到田家后人提到,在香港的厂房、写字楼的租金收益目前每年大约1亿元港币,田老晚年决定,租金收益八成都要捐给基金会,只剩下两成维护日常运作。
田家炳的生活朴素是出了名的。他的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总是补了又补。他戴的电子表,款式已旧得不便示人,只好装在口袋里。2009年,《梅州日报》记者采访他时,他穿一件40多年前的西服。
在外人看来,田家炳过着刻板的晚年生活:早上6点起床锻炼,做自创体操、散步;四片面包涂果酱的早餐四十多年未变;有时从家步行到地铁站,到田氏企业中心看看,儿女要来接送,他都摆摆手。
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在白金汉宫授予他M.B.E勋章;他是数十所大学院校的荣誉博士、院士;国内有70余市授予他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但他却自封为“一尘老人”。他说,自己只是人世间一粒小小的尘土。
兴学 暨大华师华农都曾获田家炳捐建
2000年,田家炳捐资500万元,兴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书院,书院于2000年9月奠基,2002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华师将新建筑命名为“田家炳教育书院”,并敬聘田先生为荣誉院长兼荣誉教授。华师在书院记事中写到:“田先生捐资助学之义举,必将激励莘莘学子以先生为楷模,修业敬德,报效国家。仅此立碑,以彰盛德,爱为之铭曰:云山苍苍,珠水泱泱。田公之德,山高水长。崇楼煌煌,书声琅琅。激励学生,为国争光。”
田家炳基金会于2006年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捐资50万港币,建设了医学院田家炳医学实验中心。
2009年11月,90岁高龄的田家炳来到广州,连续为暨南大学田家炳医学实验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田家炳综合训练馆揭牌,并连开两场讲座,在华南农业大学,田家炳展开了题为“建立丰盛的人生”的演讲,与学生分享人生心得。田家炳此次向暨大和华农两校捐资共逾200万港元,支持两校进一步展开教学、科研工作,改善学生校园生活条件。
2008年10月10日下午,暨南大学校长胡军、副校长陆大祥拜会了田家炳先生
教诲 田家炳华农讲座:不是只有挣大钱才是成功
在华农工作的飞羽(网名)回忆自己聆听田家炳先生的讲座时说:“原本以为只是捐赠仪式后的例行致辞,准备听一会就走,继续忙自己的事,没想到一听就到全场结束。”
那一次讲座后,田老至少回答了十个听众提问,“作为90高龄的老人,能拿出这么多时间精力与学生认真交流,可见他支持教育不止用钱,也很用心。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敬意!”
飞羽问到:“作为一位成功企业家,在经营方面有哪些经验?”田家炳先生说,不认为自己很成功,只是在经营管理上守本分,做好自己行业,不做错事,不欠人钱。他认为成功概念不妨放大些,不是只有挣大钱过优越生活才是成功,教师把学生教育好了,能帮助有困难的人,都是成功。家庭和睦幸福,这些也是重要的成功。做人没有好的品行,即使一时拥有巨大的财富权势,也可能因为一步走错而全都失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有人问他遇到迷惘困难的时候怎么度过?他说,自己没有迷惘过,一直踏实地做人做事。比起其他更困难的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没有克服不了的,大困难可以变成小困难,小困难可以变成没有困难。
有的人问他怎么和别人融洽相处,他回答说,要为别人着想,多一些包容。他的儿子在旁边微笑着说:我们家里有五男四女九个孩子,能把家庭建设得和谐,处理好大家之间的人际关系,就是很了不起的,比起企业和财富上的成功更值得自豪。
“那天台下气氛很热烈专注,要求提问的人越来越多,称呼也从田先生变成‘田爷爷’,可见老人家的人格魅力,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染了听众的心。最后结束时,听众全体起立鼓掌,目送田先生离开。能够听这样的一次讲座,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能得到大家的欢迎和认可,他也很高兴。”飞羽说。
追思 侄孙回忆田家炳:贱卖亿元别墅住进小公寓只为捐建学校
广东省客联副会长田诒承是田家炳的侄孙,他回忆自己和叔公相处的细节时不断感慨:“小时候只知道叔公是村中的楷模,后来才知道他也是国人的楷模、世人的楷模、华侨同胞的楷模。”
我第一次见家炳叔公是1992年,这也是我第一次到香港。临别时,叔公送我一个小礼物——一张地铁卡。叔公说:“这张地铁卡我用过,也不知道还剩多少钱,你可以用它坐车回去。”我拿着叔公送的地铁卡,进站一刷,显示有3.5元。到站又一刷,卡没了。原来,香港地铁规定,地铁卡剩下的钱再少都可以坐一程到你要到达的地方。
我很遗憾,当时为啥要用完此卡呢?卡被机器收了,使我失去了珍贵的小礼物,用它可以教育我和后人,这就是叔公这位大实业家大慈善家俭朴生活和对人关怀备至精神的体现。
第二次见叔公是2001年。我们去叔公时发现,他从大别墅搬到了一套小洋房去了,我们心存疑团,不好理解。当时叔公叔婆亲自带我们来到公寓楼新居合照留念。叔公在九龙塘的别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购买入住的,八十年代重建,近60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400多平方米的花园,70多平方米、高4.5米的大客厅。中西合璧的装修设计,中国式传统家居和摆设,显示出清雅脱俗、书香诗礼的气氛。来到麒麟献瑞的假山鱼池旁,叔公对我们说:“这是一位名家创作的,我很中意,不少省市领导、大学校长和教授到此,都对它称赞有加。”看来叔公对此景观留恋依依。
叔公将700多平方米的花园别墅卖出,转租130平米的公寓,这是为什么呢?叔公给我们解开了谜团:别墅能卖5600万元,又可资助20多所中学,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建成,其价值比自己居住要大几十倍,听到万千学子朗朗悦耳的读书声,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质上的享受好得多。这就是家炳叔公心系国民教育的情结,这就是最崇高无比的精神世界!我突然然想起诺贝尔的一句话:“普及教育就是普及繁荣。”这下我们们也就更理解炳叔公卖大别墅而租公寓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