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梦·践行者】奋斗四十年 广州故事多

2018-07-07 12:20:00
来源:大洋网
字号

  大洋网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昨晚,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年之“向幸福出发——我与改革开放”故事会在广州的城市会客厅广州塔举行。40年前开始的这场伟大变革,为的正是我们携手走向幸福,向美好生活前行。故事会邀请了20多名最具代表性的幸福开创者、城市建设者和创新者,共同讲述他们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幸福瞬间。

  这些故事讲述者中,有参与改革开放40年建设发展的“巨无霸”企业的带头人,有开拓广州流行浪潮、培育花城高雅艺术的文艺使者,有为广州编织出智能化交通枢纽网络的“地铁人”和“航空人”,有一众扎根广州创新创业的创业者,有孜孜不倦奋战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从千年商都营商环境、岭南文化城市名片、智慧城市建设、时代创业浪潮、吸引培育人才能力和开创美好生活等六大方面,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以温暖真切的人物故事,反映时代浪潮的波澜壮阔。

  第一篇章 企业领军人

  奋进广州 打造高端民族品牌

  正所谓“实业兴邦”,秉持改革创新的基因,广州创造了繁荣发达的商贸文化,也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由此让广州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肖巍和广药集团党委副书记冼家雄,这四位在改革开放滚滚洪流中诞生的企业领军人物,可以说是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奋斗者到广州努力拼搏追求梦想的缩影。故事会伊始,就由他们讲述了他们打造高端民族品牌的雄心壮志。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先生说,他见证了广州汽车工业的成长,他以广汽实现“造车梦”的奋斗历程,打破“广州人搞不了汽车”的论断。曾庆洪说,1999年3月,第一辆雅阁下线。第二年,雅阁的产量突破30000辆。从此,广汽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7年,广汽集团产销已经突破200万辆。话音刚落,现场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们没有退路,成功是唯一的选择!”曾庆洪说,为了拼搏年销5万辆的目标,广州汽车人挥洒了无数汗水。同时,也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好政策,广汽人兢兢业业,付出满腔热血,证明了“广州人不仅会做汽车,而且能做好汽车”。

  在对话环节,几张老照片带着观众回到了上世纪。上世纪70年代初,珠江钢琴刚刚生产出第一台钢琴,同年,如今家喻户晓的白云山药厂还只是小车间。上世纪90年代初,如今国内的日化领头羊企业“立白”还只是在“广州发展大厦”租了三间办公室的小企业。珠江钢琴的肖巍说,改革开放之初,珠江钢琴首次走出国门参展也曾一度遭遇“空手而归”。从那时起,珠江钢琴开始花费重金引聘外脑、创建技术中心、研发自主核心技术、培育优秀的工匠团队。40年过去了,珠江钢琴成为全球钢琴制造业产销规模领跑者。如今,珠江钢琴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销量第一,全球每卖出四台钢琴,就有一台是珠江钢琴;在国内只要卖出三台钢琴,就有一台是珠江钢琴。

  冼家雄说,改革开放初期,白云山人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主动走出广州,到全国各地建立了800多个经销点,成为全国第一批主动走出去自建销售网络的企业。今年,广药集团的整体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1200亿元,达到1980年的一万倍。而立白集团也从没有工厂、没有技术,只能依靠委外加工,如今做到了洗涤剂销量中国第一、世界第四。

  为何能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冼家雄的一句话代表了不少广州企业家的精神:“我觉得其实就一个字:敢!敢为人先,敢闯敢拼。”未来,这些广州的“巨无霸”企业也将始终保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传承广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第二篇章 文化筑梦人

  文化广州 城市魅力传遍天南海北

  时光有情,岁月留声。改革开放40载,广州不仅创造了繁荣发达的市场经济,也培育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黄埔书院院长仲伟合坦言,作为一名国际化文化交流的传播者,他从1992年来到广州,过去20多年来,他参与了广州许多对外交往的大型项目,亲历广州这个城市一步步发展成为一座追求文化品质、引领影响全球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1996年,我留学回国后担任的第一场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工作,是在广州召开的广播音乐会议国际博览会。新世纪之初,广州决定申报国际花园城市,我作为申报大使参与了这个过程,广州最终拿到了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这也是广州首个国际大奖。”他感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广州人在精神的追求层面,一直更高更远。“幸福不仅是物质上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富有。”

  在时空对话环节,文艺评论家、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原主席黄树森,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陈小奇,广东星海演艺集团管委会副主任、星海音乐厅主任刘莹,同样成长于中山大学的“广州文化三剑客”讲述了属于他们的广州文化记忆。陈小奇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1978年他在中山大学就读。从1983年就开始创作流行歌曲,至今有两千余首作品问世,他还与刘莹一起发起了最早的校园歌曲的创作。刘莹选择分享了广州市民连夜排队买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票的动人故事。黄树森则将当时最早引进内地的梁羽生小说《白发魔女传》第一版带到了现场。陈小奇说,他一直在思考广州需要怎样的文化。文化要有高度,城市才更有吸引力。

  第三篇章 城市建设者

  便利广州 迎来智慧出行新时代

  曾几何时,数百单车过珠江,地铁飞机是奢望。细看今日,从地铁一号线开通到梦幻T2航站楼启用,如今广州迎来了智慧出行新时代,编织出便利化智能化交通枢纽网络。

  “我出生在1975年,应该可以算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总经理吴国翔在主题演讲中讲述他与改革开放几近同步的成长故事。他说,他从小生活在机场的大院里,父亲是一名飞机修理工。

  “我和我哥是双胞胎兄弟,一个叫国飞、一个叫国翔,国家飞翔,寄予着我父亲这一代老民航人的希望。”

  他说,到了80年代,家里有了黑白电视,看到日本的电视连续剧,才知道,世界上还有波音747这样可以坐几百人的大飞机。“当时我心里想,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坐上这样的大飞机”。

  1997年,吴国翔大学毕业分配到南航。那时,民航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七家航空公司已经换成了清一色的波音、空客、麦道喷气式飞机,飞到了全国一百四十多个机场。不过,那时的南航就是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飞机数量还不到100架。“我们只飞到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些近距离的亚洲国家。”

  “我很幸运,我工作的20年,是中国民航改革发展,对外开放最快速的20年。”他说,20年前,南航不足一百架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不足千万。20年后,2017年底南航的飞机数量超过750架,承运的旅客已超过1.2亿。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四的航空公司。“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蓬勃增长和旅行需求成就了南航”。

  广东省机场集团副总经理朱前鸿对于白云机场的变化娓娓道来:老白云机场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我国最早的民航运输机场之一。2004年8月5日,白云机场一夜转场成功,成为大型机场一夜无缝搬迁成功的典范。2017年,白云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6583万人次,排名全球第十三位,今年有望突破7000万,进入全球机场前十名,成为广州构建全球城市的重要战略支撑。

  从建设者们筑起智慧城市的交通枢纽,再到文化工作者用他们的灵感“筑”起广州的智慧。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分享了他设计广州全新城市形象LOGO的缘起。他坦言,之所以用寥寥数笔曲线和轻轻浅浅的数点勾勒出广州塔简笔画,皆是因为他看到了 “广州要打造一个可实施性未来发展的智慧城市”这个理念。这个简洁大气的广州城市形象LOGO中也呈现出广州一派千年商都海纳百川、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凸显出国际化、智慧型城市的广州特质。

  第四篇章 “双创”精英

  创新广州 为城市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

  改革开放40年,无数的创业梦想在这里诞生。从曾经灯光夜市的市井风情谱写着广州首批个体户的生机活力到而今科技创新为城市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创业到广州,创新来广州”已经成为众多年轻创业者的一句响亮口号。

  在现场,汇桔网董事长兼CEO 谢旭辉手中拿着一本由汇桔网与广州日报共同打造的《中国知识产权广州指数》。他回忆,2005年的夏天,他和几位同事应邀赴香港代表参加了一个中外企业展会,展会期间,主办方安排了一场关于知识产权的论坛。当时,他想去听一下这场论坛,然而工作人员却轻蔑地对他说:“你们也有知识产权?”这一句话深深刺痛了他,他当时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为中国的知识产权做一些贡献,改变世界对中国知识产权的看法。

  于是,他在2009年开始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由此开启了中国知识产权“确权、维权、用权”的全方位、立体化运营的商业模式。如今的汇桔网,已经不仅仅着眼于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更致力于推动国际间的技术转移与合作。“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不断完善自我,继续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奋斗。”

  谢旭辉感叹,他与所有广州年轻人一样,挤过BRT,挤过地铁,发展至今,汇桔网2017年已经实现213亿元交易额,预计今年突破220亿元交易额。他感慨,要有原创有品牌,才能受到世界的尊重。

  与谢旭辉一样,在新兴产业不断开拓奋斗的,还有有米科技创始人、联席总裁李展铿和机智云CEO黄灼,他们一位是到广州追梦的外乡年轻人,一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但他们都选择了在花城创业。如今,有米科技进入中国互联网100强榜,机智云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平台之一。

  而代表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锐祥则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番禺开了音响店,给外国人打工。如今,他们已成为集文化科技于一身的企业。“我们成了鸟巢唯一冠名的音响供应商,我们还成了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音响供应商。现在中国90%以上的场馆都是用我们自己的音响品牌。”

  第五篇章 教育工作者

  聚才广州 吹响高水平人才集结号

  改革开放初,“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口号响亮全国,无数人才奔赴广州就业创业,推动了广州的蓬勃发展。如今,广州再次吹响高水平人才集结号。

  裴钢、裴端卿、裴雪涛是我国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如今,三人相继在广州扎根发展。“在场的人是否曾想过要长生不老?”在分享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抛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提问,并直言自己正是为人类长生不老的课题而努力奋斗。

  他回忆说,1984年,裴端卿有幸获得一个前往美国深造的留学机会,离开中国前,他有1年时间到广州学习语言和筹备相关事宜。

  2004年,时隔20年,看过世界各地风景的裴端卿又选择回到广州,参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最让裴端卿感到欣慰的是,研究院的院长每年都给研究生和博士生颁发毕业证书,“从送学生到国外接受培训,到国内能培养自己的硕士和博士人才,我们整整走了20年。”他感慨地说。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人才队伍。而人才队伍要形成,更要形成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培养、吸纳突破性的创新人才。两位教育名家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和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分享了改革开放40年间,属于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时刻。

  吴颖民说,1990年夏天,华师附中的学生首赴清远学农,从源潭火车站步行四五公里抵达村口,在村里开始学农工作,一直到今天,广州各所中学都开始敞开校门,让孩子们走出校门学农。他认为,教育不能关起门来闭门造车,一定要和国家发展、社会变化、生活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否认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参加生产劳动、了解现实国情的必要性。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分享了一张1997年省实合唱团参加悉尼举行的合唱节照片,正是从这时开始,省实合唱团逐步走向世界。而在故事会当天,省实合唱团恰好在南非参加比赛。全汉炎说,改革开放初期,省实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到底要不要大力支持合唱团的发展?经过反复权衡,虽然经费有限,但省实人决定坚持办好合唱团。为什么?全汉炎的答案是这样的: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当所有人都只看到面包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水仙花。正是当初对素质教育这份“初心”的坚守,才有省实合唱团今天的鲜花和掌声。

  第六篇章 “生活达人”

  风尚广州 记忆中的经典历久弥新

  上世纪90年代初,一部《公关小姐》映射出广州公共服务意识的崛起,广州的改革者们也一直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为这座城市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塑造广州城市国际化品牌。

  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说,1987年,他刚到广州那一年,当时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正式建成,第一次开放给市民上桥散步观光,当天有三十万人步行了这一条路,场面壮观。今年过年时候的另一张市民在广州塔下花城广场逛创新花市的照片,再度引发了费勇的感叹。2018年春节,广州接待外来游客超过1590万人次。“从到广州买东西到去广州过年,这一个变化隐含很深刻的时代印记,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是从粗放到精致。”费勇说。如今费勇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三十多年,和这个城市一起成长。他感叹,广州最让他喜欢的是日常场景中细节的美,他希望广州能越来越美好,更多人在广州成就最美好的人生。

  改革开放旅游服务发展参与者和推动者——岭南集团总经理张竹筠则分享如何为广州市民的品质生活添砖加瓦。他说,岭南集团一直以来为广州市民的品质生活增加更多的支撑和保障。今天的现场,让我们回忆起了东方宾馆的音乐茶座。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酒店的“公关小姐”、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东方宾馆的“音乐茶座”、花园酒店的“旋转餐厅”,这些都是当年最新潮的“城市热点”,如今都成了广州人记忆中的经典。作为广之旅的董事长,张竹筠说,每天有近15000名广州人跟随我们的旅游团出游到祖国和世界各地。“将人生事业融入新时代的广州,这是我的最大幸福,我期待与大家一起,继续努力,让‘远水朝阳花市,清风明月云山’的广州更有温度、更有生活品质,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

  “我们没有退路,成功是唯一的选择!”

  广药集团党委副书记冼家雄

  “我觉得其实就一个字:敢!敢为人先,敢闯敢拼。”

  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陈小奇

  “文化要有高度,城市才更有吸引力。”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总经理吴国翔

  “我和我哥是双胞胎兄弟,一个叫国飞、一个叫国翔,国家飞翔,寄予着我父亲这一代老民航人的希望。”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

  “我希望这张细胞图谱未来会在广州诞生,这样一来,人类也许就可以不用再为疾病而苦恼。”

  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当所有人都只看到面包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水仙花。”

  汇桔网董事长兼CEO 谢旭辉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不断完善自我,继续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奋斗”

  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

  “从到广州买东西到去广州过年,这一个变化隐含很深刻的时代印记,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激情奋斗路 广州故事多

  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年之“向幸福出发——我与改革开放”故事会讲述者接受广州日报专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的奉献。

  在昨晚举行的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年之“向幸福出发——我与改革开放”故事会中,多位拼搏多年、成果丰硕的奋斗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几位奋斗路上的“老兵”,昨日接受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见证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从广州“一路向北”

  作为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名誉主席,黄树森是改革开放40年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最早引港台小说进入内地,极大地激发了广州的文化活力。

  黄树森回忆,1978年前后,广州对香港和澳门“半”开放,因此被称为“南风窗”。那时,他首次将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引进内地。从此,香港的武侠小说开始引入广州,并逐渐向北方推移,与言情小说一同改变内地的文学格局,也改变了内地原有的知识体系。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广东的出版社出版了沈从文、郁达夫等作家的作品集,刊物改革使社会文化全面崛起,涌现出大批人才。他举例,上世纪90年代初,现为深圳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于爱成撰写了流行音乐史论的相关书目——《狂欢季节》,后被韩国购买版权;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的施爱东,在学生时代便撰写了《点评金庸》,引发后来的众多点评。

  黄树森说,在文学界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发展也加入了更多新元素。电视、流行音乐、雕塑等被人们视作新形式的文化作品,推动广州文化的发展,使得当时人们的眼界和视野也更开阔。

  改革开放初期,文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是怎样看待香港电视剧。为此,黄树森研究了好几晚电视,在报刊上跟持有不同观点的文艺从业者讨论。在黄树森看来,当时的广州文化氛围非常活跃。

  “广州的氛围很开放,给予不同的想法和文化更多包容。”黄树森说。

  他表示,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广东文化更蓬勃发展。例如广州市电视台的《外来妹》,广东省电视台的《公关小姐》《情满珠江》等剧集基本上风靡了中国内地。黄树森对此感到十分自豪。不过他也坦言,广东、广州的文化要再续辉煌,需要广东、广州的文化人不断总结、推陈出新。

  “人才广州” “最牛校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 五十年代生人

  为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而感到幸福

  “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并不是有多少学生考上名牌大学,而是我的学生在若干年之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对社会有重大贡献。”吴颖民告诉记者。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校长的吴颖民,职业生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龄”,他从事教育工作40年,曾在“广东牛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担任17年校长。退休四年后,他又出任广州中学首任校长,为广州中学“吸粉”无数。他对基础教育的独到见解和超前的教育理念,被老百姓誉为“最牛校长”。

  见证和参与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吴颖民,把改革开放40年来的基础教育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个阶段,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学生们求学如饥似渴,但教育发展和教学研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教育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2000年。这一阶段,基础教育除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外,开始注意学生价值观、道德品质观的引导。但应试教育在这一阶段愈演愈烈,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第三阶段是进入新世纪到现在。中央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高质量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基础教育也更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由于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又面临着教育均衡发展的课题。

  吴颖民认为,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每一个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不能过于功利、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追求“快速成绩”,要保持护花使者静待花开的心态。

  在吴颖民看来,高考分,当学霸,并不等于就是优秀人才。名校学生更加不能只讲成绩,一定也要讲品德、讲胸怀、讲责任担当。他解释了1990年他为什么在华附首创学生学农。正是因为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很优秀,但却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成了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却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一种对弱者的人文关怀,那将会怎样?我是蛮担心的。”他说,他觉得让孩子深入社会学习体验、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建设非常重要。“这样,这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今后无论是从政,还是从研、从商、从教,都会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担当”。

  让世界名家古典乐走进百姓家

  1988年,广东的主政者决定以世界一流的音效标准建造一座专业的音乐厅。10年后,这座音乐厅落成在广州二沙岛珠江之畔,它是国内第一个以山谷梯田式结构建造的音乐厅,并被赐予一个意义非凡的名字——星海。

  自此,世界级的名家名团纷至沓来,中国音乐版图上,添上了广州这一重镇。20年过去后,星海音乐厅仍拥有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声学设计,并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专业音乐厅之一。

  “改革开放让广州走在风气之先,让它拥有开放的眼界和超前的思维。”星海音乐厅主任刘莹感叹道:“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带来了星海音乐厅。星海音乐厅20年的成长,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

  一流的音乐厅吸引一流的音乐家。德累斯顿、维也纳爱乐、慕尼黑爱乐、指挥家马泽尔、迪图瓦、艾森巴赫、尼尔森斯、音乐家马友友、郎朗、穆特、帕尔曼、布赫宾德……星海音乐厅曾经迎来或即将迎来的世界顶尖名家名团,即使与世界级音乐厅相比也毫不逊色。

  星海音乐厅推动与见证了本地古典音乐力量的崛起,广州交响乐团、广东民族乐团等一批本地优秀乐团早已成了音乐厅和乐迷的“老伙伴”。

  在星海音乐厅,高雅艺术并不“高冷”,星海音乐厅坚持的是“高而不贵”。

  刘莹表示,她听到过不少市民对是否有能力欣赏古典音乐的疑虑。

  “古典音乐就存在于广州市民的生活中,我们要打破大家自设的门槛。”刘莹说。

  2009年开始,广州交响乐团联手星海音乐厅推出“周日音乐下午茶”的音乐会。9年间,这一性价比极高的音乐会票价不过从50元升至80元,却邀请到名指挥、名音乐家为观众边演奏边讲解。这让重实惠的广州人趋之若鹜,每每开票都被抢购一空。

  “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不断提升的,对艺术的欣赏和需求也是不断提升的。随着免费、低票价的普及音乐会不间断培育,越来越多观众开始不满足了,他们希望听世界一流的名家名团。”刘莹告诉记者。

  从2014年开始,星海音乐厅推出“高端文化惠民”项目“年度音乐大赏”——每年选六七场最好的项目,每场拿约300张票,以半价供市民购买。

  在这一项目中,即使是世界顶尖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最低380元就能抢到票。开票前一天下午5时多,就有乐迷来排队。第二天早晨,队伍甚至能排到广场另一端的美术馆,等候最久的一位排了16小时。“这在10年、20年前是不能想象的,古典音乐能把票卖完,甚至像流行音乐一样的火爆。” 潜移默化之间,星海音乐厅让喜欢喝早茶、吃夜宵的广州人也有了进音乐厅的习惯。20年来,走进星海音乐厅的观众人次高达600万,还吸引了12万会员“拥趸”。

  与此同时,星海音乐厅的音乐样式正走向“多元化”的口号,爵士、民乐、民谣甚至摇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作为音乐厅,有这么好的声场,就应该成为音乐表演的旗舰店。”刘莹说,“好的艺术,可以超越它本身的样式、时间、地域,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去年12月3日,曾获得过8次格莱美的提名、格莱美“最佳爵士演唱专辑奖”得主的美国著名爵士乐女歌手佩蒂·奥斯汀(Patti Austin)在星海音乐厅演出,开出的歌单一度让刘莹担心“一首都不熟悉,观众会不会不接受”。结果演出当天,无一观众不被年近70岁的“爵士歌后”的演绎所折服。

  刘莹表示,星海音乐厅已经从城市地标,成长为一个市民共有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多人因为音乐聚集在这里。随着物质消费趋向同质化,由音乐厅、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等组成的文化场馆成为一座城市独特气质的象征,它们让城市更有辨识度,拥有更强的文化软实力。

  广州创业人 踏出创新路

  广州地铁总工程师、有米科技创始人接受广州日报专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殷殷嘱托,重任在肩。来自广州地铁的六零后“老兵”以及广州创业的八零后“新兵”分享了他们的奋斗故事,并接受了本报专访。

  “我赶上了广州地铁建设的好时代”

  1958年,广东省就提出筹建广州地铁的设想,并在1961年形成了第一份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993年,广州市开始自筹资金开建一号线。时光荏苒,2017年,广州地铁线网日均运客767.82万人次,地铁出行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48%。根据世界地铁协会(CoMET)2017年公布的2016年数据,在全球34家大型地铁中,广州地铁运能利用度上升至第一位。

  从广州第一条地铁到如今13条近400公里的地铁线网,张志良从1994年开始参与广州所有地铁线路的工程建设和技术管理。回想当年,张志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广州,一直向往参与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但由于当时一号线还在筹建阶段,未能如愿。“一号线当时被定位为广州开埠以来最大的城建工程,从全国各地聚集了不少工程技术人员,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行业顶级专家全过程深度参与咨询、指导。工程专业出身的人都向往这样的实践学习机会。”张志良告诉记者。

  广州地铁的挑战之一,是来自工程范围内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不同性质岩土类交错组合,还有复杂的断裂和水文地质情况。而地铁这一地下工程刚好在地质环境变化最大的范围内作业,“查清地质条件,才能防范风险,但是受技术水平及其他条件限制,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查清楚。”张志良说。

  但也因为复杂地质条件,倒逼广州地铁建设必须面对现实问题和风险,敢闯敢试、攻坚克难。广州地铁一号线建设过程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用明挖法、沉管法、矿山法、盾构法等多种方法施工。并且工程大量采用(目前已经严格限制使用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在粉尘、闷热、潮湿等恶劣条件考验下,建设队伍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在后期的广州地铁新线建设中,盾构这类机械化程度高的工法使用更加普遍。可当时有些工程部位,如车站等还不能采用盾构、明挖施工,矿山法等工法也要派上用场。“各种工法我们都掌握,不论什么条件下,地铁建设都能攻坚克难推进。”张志良说,复合地层盾构技术的创新,还有掌握先进施工技术的专业队伍和技术人才,大部分都是在广州锻炼成长起来的。

  可地铁建设绝不是仅仅靠技术解决方案就能推动的。张志良说,地铁发展离不开社会政府方方面面的支持。广州曾提出“50年挖洞不止“,一号线未开通之时,二号线试验工点已开建了。当时广州的财力不足以支撑项目,但广州还是下决心先进行土建工程施工,等到有财力时再上机电设备。之后二号线成为我国第一条机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的地铁线,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众多地铁建设者的一员,张志良说自己非常幸运,“前期花了几十年谋划筹建,才艰难启动一号线建设,现在一下子同时建这么多条线,我觉得赶上了好时代。而且看到国内的产业、施工队伍、设计人才在成长,我心里就更高兴了。”

  “广州让有梦想的年轻人创造更大价值”

  2008年,80后的有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联席总裁李展铿还没毕业。当时正是智能手机刚刚兴起时,他与同学成立了华工优蜜实验室,为的就是通过互联网广告帮助APP开发者盈利。他回忆,当时他们大学还没毕业就参加了很多比赛,有一次他们拿了十几个奖。“那时候有媒体来采访我们,问我们最崇拜谁,我们就说马云。”没想到,第二天报纸出街:十几个大学生要创造第二个阿里巴巴。

  他笑言,取名“有米”,这当中充满了“粤语韵味”,这个名字在粤语中的意思就是“幸福有钱”。不过,最初的他们一路磕磕绊绊,赚不到钱,只能十几个人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没日没夜的编写程序。甚至还有人来打趣:“这里是不是网吧?”

  他坦言,在发展初期,广州对创新的包容氛围给了他们莫大的鼓励。“在大三的时候学校就给我们实验室,让我们自己在里面做实验。”而离开校园之后,广州市政府同样也给予了很多创业的宽松政策,包括资金扶持,注册公司简化程序等。

  在这之后,有米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移动广告平台,也帮助当时非常多的APP开发者获得了收入。经过几年的发展,2015年,有米已经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当时资本市场最年轻的团队。2016年,有米进入中国互联网100强榜。“目前我们的总部设在大学城,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设了子公司和办事处,吸引了大批人才加盟。”

  他坦言,广州的营商环境透明而开放,有着良好的创业氛围。作为一家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企业,“我们非常感恩这个时代,感恩广州,让有梦想的年轻人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利他’是有米的核心价值观,未来是数字经济的时代,我们会继续扎根广州,目前公司正建设“有米营销云”,争取将广州建设成全球移动营销与广告内容创造中心。”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