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中书写“信仰的永恒”
从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就坚信不疑,用67年的学术生涯,成就了党史研究领域的“常青树”;把“思考学术当成最好的止痛药”,手不离书,91岁依然抱病组织团队,在学生搀扶下到会,全程主持研讨;弥留之际,耄耋老人仍在病床上听完9千多字的论文,拔掉氧气管,一个字一个字地给出修改意见。郑德荣,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用一辈子的坚守,书写了“信仰的永恒”,他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感染了无数心灵。
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郑德荣数十年如一日,将退休的30多年用在潜心研究党史学术著作上,不吃老本、超越自我,一系列论文、论著,闪烁着最新的思想火花。“我这一上讲台啊,就啥都忘了。只要还能动,就一定要参加!”年逾七旬的他孜孜不倦,发挥余热,“把有限的时间活得更有意义,一年当成几年过”,奔波县市,传道授业解惑,宣讲党的理论。“我这个年纪,不可能再通过别的方式回报党了,多写一篇文章,就是多作一份贡献”,凝聚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与执着,蕴含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情感与希冀,这也成为“红色理论家”“思想领域常青树”郑德荣重要的生命注解。
岁月的淘洗中,坚守理想信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诱惑面前、压力面前,一些人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幻想”,总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自我慰藉,甚至嘲笑奚落理想、信仰;有的嘴上挂着“共产主义”,心里想着“个人主义”,奉行金钱至上,大搞团团伙伙,表面信仰马列,背后迷信“鬼神”,看似中规中矩,实则我行我素,吃喝享乐,以权谋私,无恶不作……他们的蜕变,主要源自意志不够坚定,挡不住“糖衣炮弹”,不是忘了初心、丢掉信仰,就是不善于抵挡雾霾、扫除灰尘、净化空气,甘心与“淤泥”同流合污,逐渐成为“温水青蛙”,随波逐流,四肢麻木而不知,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信仰改变命运,信仰塑造品行,信仰成就价值。大浪淘沙,惟真信仰不会被黑暗吞没。97年前的嘉兴红船,见证沧桑巨变。中共一大13名代表,逃跑的陈公博,叛国叛党的周佛海、张国焘,他们无不是当时的名人大儒,但内心的脆弱和私心出卖了灵魂,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自废“武功”,终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相反,有那么一大批共产党人高举共产主义大旗,坚守信仰信念、砥砺前行,毁家纾难、慷慨赴死,用生命演绎不朽传奇,让星星之火最终燎原。信仰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而永存,照彻人心而永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王进喜,“手中权力只能老老实实用在办公事上”、义务植树22年的杨善洲,为收集种子、忍受着剧烈高原反应攀登珠峰,完成植物采样的植物学家钟扬,还有留下“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遗言,用一辈子倾心坚守,把忠诚书写在信仰旗帜上的郑德荣。他们目光明澈,心中笃定,为理想去奋斗,用行动谱写了信仰的壮丽篇章。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当今中国,已经进入矛盾凸显期、改革深水区,多元思想相互激荡,物质诱惑席卷而来,冲击着干部的自律防线。60岁又焕发生机活力的郑德荣的故事告诉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有信仰与无信仰,结果大不同;真信仰与假信仰,落差很大。历史的赶考还在继续,我们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守好内心那份平静淡然,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清贫、坐得了冷板凳,在大风大浪中笃定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之所以能够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之所以能够洁身自好、光明磊落,最根本的就是他们对理想信念有执着追求和坚守。”有了信仰,前行就有了方向;有了坚定的信仰,前行就有了力量。每个党员干部要向郑德荣学习,磨砺信仰的风骨,笃守信仰的选择,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在执着坚守中升华理想信念,让人生的征帆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理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