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工人院士”刘先林:坐“冷板凳”的快乐科研人

2018-06-22 11:07:00
来源:央视网
字号

 

  央视网消息:去年,一张院士照片火爆网络——79岁高龄的院士,在火车上认真地准备科研方案的PPT。老先生的穿着极其朴素,白衬衣、小黑裤子,还不穿袜子……

  这张照片感动了亿万的网友,有评论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的脊梁。这张照片里的主人公叫刘先林,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遥感测绘专家。

  智慧城市是要像人一样“活”起来

  1939年出生的刘先林从事测绘仪器研发55年,他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量尺”做到了极致,将中国测绘仪器的水平推向国际领先地位。

  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

  刘先林说,测绘工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家手机里使用的地图,而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而智慧城市就是通过对地球更加精确的测绘,加上其他技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才能让城市真正“活”起来。“测绘人所从事的这个测绘行业,应该说跟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我个人所研究的仪器,一直都是为城市的发展服务的。”

  智慧城市在未来将会呈现一个怎样的状态?刘院士给出了他的畅想:衣食住行都会和城市的运行平台维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比如整体联网的智慧家居,缓解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的智慧交通。而他所研究的全要素模型街景的发展与普及也将会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充分完善室内定位技术,建设成智慧高铁站、智慧旅游等等,这些都将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打破国外价格垄断

  “打破国外对相关仪器的价格垄断”是不少人对刘先林印象较深的一点。在此之前,测绘仪器市场属于半垄断性质,国内没有相关品牌,国际品牌相关设备价格居高不下,中国市场要用只能高价购买。

  工作人员说:“刘先林脾气很好,但唯一对这点不能容忍,就是国外落后的测绘技术卖到中国,价格还很贵。”

  “八九十年代,我们生产的设备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8倍。后续我们很多设备技术比国外的好,价格还便宜。”目前,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后期处理的绝对精度可达5厘米,一公里数据的处理时间只需要5分钟,可以提取多达50种城市地物要素分类,而国外同类产品即便只提取一种地物要素,也需要半个小时。

  从院士到“工人”

  朴素,脾气好,没有偶像包袱,这是同事对刘老的评价。

  一张办公桌,他从1975年用到现在,桌子的漆料颜色都磨没了。“小孩读书的时候,假设做软椅子的话,成绩下降。”直到现在,刘老还坚持在这张“冷板凳”上工作,冬天的时候就在上面加一个垫子。

  刘老的学生回忆,不久前院里会议室有几个椅子的扶手掉了,刘老就从家里带了一些工具,一顿敲打后全都修好了。有时候去野外做测绘工作带的尺子不够长,刘老就会不顾大家的反对,自己开车去超市买尺子回来焊接。因为动手能力特别强,他也被称为工人院士。

  已经79岁的刘先林头脑敏捷,生活中也不失老顽童式的可爱。最近一次春节就陪老伴去澳大利亚旅游了二十天,这是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中午下班,他又常常急着回家去给老伴儿做饭,怕她自己太孤独。“她说你外边吃吧,其实就是催着你赶紧回来做饭……”刘老调侃说。

  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刘先林在遥感测绘领域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很少发表论文,也没有大量的理论课题。55年来,他始终从事测绘仪器的研发,用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量尺”做到了极致。

  正是有像刘先林这样的科学家,专注领域,潜心研究,才能让中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干着惊天动地的事,做着隐姓埋名的人。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