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上合组织对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2018-06-14 10:37:00
来源:光明网
字号

  6月9日至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圆满举行。青岛峰会是上合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议期间,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相关负责人举行了多场大范围、小范围会谈,共同总结过去,规划未来。青岛峰会的成功举行及其丰硕成果充分表明,本届峰会是对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回顾上合组织17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尽管国际形势云谲波诡,充满了矛盾、危机与斗争,但是在这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上合组织经受了一次次严峻考验,不仅发展势头未止,相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如今上合组织已经从当初为解决边境互信而成立的“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一个囊括欧亚大陆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和6个对话伙伴国,经济和人口总量分占世界20%和40%,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成为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合组织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对上合组织所做的最新评价,也是习近平主席总览上合组织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高瞻远瞩做出的准确战略判断和理论升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亟待国际关系学界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

  上合组织秉承的“上海精神”的思想内核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当今世界,以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占据着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主导地位,各国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纷纷依此对当下国际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并对未来的国际局势进行预测。伴随着这三种理论范式产生的均势论、文明冲突论、霸权稳定论、集体安全论及博弈论等成为分析国际热点问题、推演国际局势演进的重要理论依据。受此影响,文明冲突、冷战思维及零和博弈的观念充斥着西方国家政策决策者头脑,并左右着他们对外政策的选择。如果以此判断国际局势的走向,确实难以得出乐观的结论。乌克兰危机难消、中东局势恶化、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以及俄美关系陷入冷战后冰点等一系列事件,似乎就是极好的例子。

  然而,与此同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在内的欧亚大陆主要地区总体上保持着和平、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与上合组织的建立与积极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上合组织17年的历史证明,上合组织不愧为欧亚大陆的“稳定锚”,其秉承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亦堪称是上合组织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思想源泉。本届峰会发表的《青岛宣言》也强调,正是遵循了“上海精神”,上合组织才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极具影响力的参与者和当今充满不确定性国际局势中一支极为重要的稳定力量。“和合上合”——“上海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和合”文化理念高度契合,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及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已经成为上合组织的思想内核。可以说,“上海精神”不仅阐明了不同类型的国家交流合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而且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固有范式,创新了国际关系理论。

  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及全球治理观等五大观念的创新夯实了“上海精神”的理论基础。任何一个国际组织的生命力首先取决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上合组织也不例外。随着上合组织的扩员,成员国由6个增加到8个,涵盖地域扩大到南亚和印度洋,这一方面增强了上合组织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给上合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何解决好各成员国的共同发展问题,继续维护好区域内的安全问题,包容并推动更多不同文明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在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上发出更强的声音,是上合组织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习近平主席在青岛峰会上明确指出,“上合组织要进一步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准确把握住了时代脉搏,顺应了历史潮流,为上合组织未来如何规避或解决上述问题清晰地指明了方向,同时他提出来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及全球治理观等本身也为“上海精神”理论体系做了重要的补充,进一步夯实了“上海精神”的理论基础。

  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被接纳并成为共识。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的伟大倡议。相比崇尚“人权高于主权”“霸权稳定论”“均势论”等更加“现实”和“实用”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合作共赢”“和平解决分歧与争端”“在共商、共建基础上建立一个共享的世界新秩序”等重要理念更加务实,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纳。如今,上合组织成为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驱者。此次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专门发表了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凝聚团结互信的强大力量、筑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础、打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引擎、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以及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等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五点建议。习近平主席为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标注出的清晰“路线图”得到了其他成员国的高度认同,各成员国也一致同意将“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写入《青岛宣言》。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上合组织峰会官方文件中的首次表述,这无疑向外界表明命运共同体意识已经被上合组织国家接纳并达成共识。

  对此,王毅外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比邻而居,发展任务相似,命运紧密相连,理应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发挥先导作用”。今后,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各成员国都将“同呼吸、共命运”,为维护各国共同利益携手共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将有利于弥合成员国之间因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有利于深化各成员国之间的互利合作,有利于各成员国在涉及本地区安全、经济及人文等共同利益问题上齐心协力,作出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4日 11版)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