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广州创新英雄专注慢阻肺研究 改进柴火灶降低患病率
大洋网讯 有这么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的人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等到咳嗽不止、呼吸困难才去就医时,往往肺功能已经严重损害……
这种病叫慢阻肺,全球每年约300万人死于该病,在我国有近1亿患者,位列我国死亡原因第三位,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并列的四大慢性疾病。
这种老百姓常说的“老慢支”、“肺气肿”疾病,过去人们只知道这类病很常见,但发病率到底有多少并不清楚,病情危害程度也无确切证据。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十余年的研究,首次准确阐述了我国慢阻肺患病情况、首次提出慢阻肺防治应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早诊早治,首次确证生物燃料烟雾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立志从医:“长大后能成为那样的人就好了”
1962年,冉丕鑫出生在湖南澧县的一户农家。小时候,奶奶经常生病,村里缺医少药,有一位湘雅医学院的老专家到他们村,于是全村老小一生病便跑去找这位老专家。“那时候我就想,如果长大后,能成为他那样的人就好了。”
长大后的冉丕鑫如愿以偿,一路读取了医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冉丕鑫跟着导师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慢阻肺患者未得到及时合理治疗,后期就会发展成为肺动脉高压。冉丕鑫想,“既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是从慢阻肺发展而来,为什么不从慢阻肺入手干预,不让它发展成为肺动脉高压呢?”于是,毕业后进入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工作的冉丕鑫将研究目光转移到了慢阻肺上。
在钟南山院士的支持和指导下,冉丕鑫组织开展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有1/3以上慢阻肺患者无明显症状,曾经获得明确诊断者仅为35.1%。调查首次准确阐述了我国慢阻肺患病情况,为国家制定慢阻肺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最终推动政府于2012年将慢阻肺作为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并列的重点防治四大慢性疾病。
最近冉丕鑫团队参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领衔的一项研究发现,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接近1亿,其中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从十年前的8.2%上升到了13.7%。
山区调查:明确烧柴做饭烟雾是慢阻肺致病因素
为了进一步研究慢阻肺,冉丕鑫带着学生深入粤北山区调查,条件十分艰辛:每天踏着山间小道,走村串户,调查队员没法住宾馆,只能在当地卫生站或村委会吃住,夏天无空调冬天无暖气。不仅如此,调查本身也遇到了难题。作为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的肺功能检查,真正患慢阻肺的人只有6.5%曾做过该检查。“因为慢阻肺初期并没有什么症状,你让老百姓做个肺功能,说有病,他说我都不咳嗽你才有病呢。”冉丕鑫解释道。
面对普及率低、检查费用偏高的肺功能检查,冉丕鑫团队决心找到一条能够用于人群初筛的简单快捷路径——他们制作了一份用于慢阻肺初步筛查的问卷,同时创造性地将哮喘病人自我检测病情用的峰流速仪用于慢阻肺病的初筛。初筛后怀疑气道有阻塞,再做肺功能检查,就能发现一些以前被忽视的早期患者。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出来后,冉丕鑫着手研究其发病因素。众所周知,吸烟是慢阻肺的最重要发病因素,但40岁以上不吸烟的人群中,患病比例也超过5%,尤其是生活在粤北山区的妇女,虽然这里空气清新,她们也从不吸烟,但患病的却不在少数。这就意味着,还有其他致病因素。
冉丕鑫团队发现,这些身患慢阻肺的妇女虽然不吸烟,但长期烧柴做饭,厨房通风条件差,经常烟雾缭绕。最后,从现场流行病学角度和动物实验确证了长期接触生物燃料烟雾是致慢阻肺的重要原因,并发现它们与吸烟导致的慢阻肺存在不同临床特点。连续9年的观察还发现,通过改用污染较轻的沼气、改善炉灶和厨房通风状况,减少生物燃料烟雾暴露,能明显降低慢阻肺的患病危险。
这些研究结果被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慢阻肺全球防治指南和我国慢阻肺诊治指南采纳,被美国流行病与环境科学学会评选为全球该学科领域的年度最佳研究论文。
治疗策略:首提慢阻肺防治早诊早治
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冉丕鑫觉得应该在慢阻肺的早期防治上多做工作。他们首次组织全国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观察药物治疗对症状不明显的早期慢阻肺的效果。结果发现,早期的药物干预能够有效地减缓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减少临床症状和急性加重次数。
因此,他们首次提出了慢阻肺的防治应该像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早诊早治,该研究结果将对慢阻肺的治疗策略产生重大影响。研究结果在顶尖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后,被评为中国高校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入选中国年度十大医学科技新闻,被美国胸科学会年度会议列为慢阻肺年度研究进展的首位。
冉丕鑫的团队还发现,一种叫氨茶碱的常用药能够有效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保护肺功能。“氨茶碱在基层医疗单位用得很普遍,病人出现气促等症状,开两片氨茶碱,2毛钱一粒,效果挺好。但因为比较容易引起副作用,国际上没有推荐使用。”
冉丕鑫团队牵头做了氨茶碱治疗慢阻肺的双盲临床试验,结果发现氨茶碱确实能够有效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保护肺功能。这项结果发表后,被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慢阻肺全球防治指南所引用。
冉丕鑫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阻肺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控烟协会呼吸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科协副主席。
研究领域
慢阻肺的发病与综合防治
创新感言
创新就是在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产力水平前提下,对过去的东西进行改进和提高。这些‘东西’包括思维、理念、理论、方法、技术和工作流程、工作或者疾病治疗的方案、使用的设备和手段等。创新没有高雅和不高雅、先进和不先进之分。比如慢阻肺的社区综合防治,没有涉及转基因、分子克隆等先进技术,但通过对前人调查方法进行完善,形成使用统一品牌的仪器、统一的诊断标准,这就是创新;原来患者有症状时才去就医,改进为使用简易方法筛查,进行早期诊断,并提出及早进行干预,这也是创新。
慢阻肺知多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老百姓常说的“老慢支”、“肺气肿”。是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病死率高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增高,在我国患者人数已近一亿人。
研究表明,无症状性慢阻肺超六成,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必要手段。目前,公认吸烟为慢阻肺的重要发病因素,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也越高。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陈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