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大数据能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

2018-05-29 10:4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当“高大上”的大数据遇上“接地气”的精准扶贫,会碰出什么火花?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给出的答案是“融合”!大数据与大扶贫融合发展已成为现实需要和可能。

  正在贵阳举行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大数据能为助推精准扶贫做些什么”成为政府、企业和公益机构代表热议的话题。

  “大数据的要义在融合,价值在应用。”在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慕德贵介绍了贵州的经验:打通数据壁垒、推动云平台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施策。

  他解释说,第一步打通数据壁垒是为了“识真贫”,贵州的做法是联通了扶贫、公安、医疗等17个部门和单位的相关数据,建设了“精准扶贫云”系统平台,让碎片化数据“牵手”“共享”“交换”,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筛选出来,实现精准化识别。

  他表示,推动“扶贫云”与“国土资源云”“教育云”等云平台的融合,可以对所有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进行动态监测,精准评估扶贫项目进展、资源利用、政策落实等情况,提升扶贫资源、资金和项目的精准度、有效性,实现“扶真贫”。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演讲中表示,贫穷不是农民不努力,而是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没有完美结合,贫困县的问题在于发展模式没有跟上。

  马云认为未来理想的状态是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回到家乡,从“农民工”变成“农业工”,形成真正的农业产业,“农村真正像个乡村的时候,才能真正落叶归根”。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用“让科技更有温度”进一步替马云阐释了阿里的“大数据+扶贫”理念:让阿里技术的力量进入到产业发展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国务院扶贫办扶贫问题专家姚广辉认为:“乡村有大量农产品需要开发,非标准化的农产品需要从种植端到加工端、到流通端全部赋能。”姚广辉最近在贵州雷山的一个村子里看到很多优质的茶树,但村里没有制茶机械,也没有技术,很多茶都没有采,很可惜,“现在的电商不再是买卖东西那么简单了”。

  水果生鲜垂直电商每日优鲜副总裁郭琦认为,大数据技术还应该影响上游农民的生产方式:“辣椒滞销了要献爱心,白菜滞销了要献爱心,那么多优质农产品都出现了需求端和供应端的不匹配。”

  每日优鲜希望通过大数据给市场和消费者画像,“消费者对于什么东西感兴趣,我的后台数据能看得最准确。”郭琦举例说,有一段时间云南夏黑葡萄的销量很好,当地开始大规模发展种植,盲目扩张使市场价格开始下降,通过消费大数据看出消费者喜欢上了一种玫瑰葡萄,信息反馈到当地,农民很快改种,“从原来种什么、养什么、卖什么到现在分析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提出,助力精准扶贫,应该先做好数字化的助手。他将封闭的乡村理解为信息失联、情感失联和财富失联,他认为应该致力于乡村移动互联网能力建设,帮助贫困的乡村做好信息的连接。

  马斌举了湖南省龙山县比耳村的例子,微信公号打出了当地农特产品的品牌,微店、网店将村民和世界联系了起来,也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商人价格垄断,全村通过微店销售增收500多万元,“对于100多户的村庄来讲这笔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本报贵阳5月27日电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