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智慧树”,在绿水青山间茁壮成长——解码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2018-05-24 14:48: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社贵阳5月23日电 题:“智慧树”,在绿水青山间茁壮成长——解码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新华社记者 李银、王新明、向定杰

  浩瀚宇宙中海量又微弱的电磁波信号奔向地球,汇聚到绿树环绕的“中国天眼”。对这些信号进行大数据分析,距地球约4000光年的毫秒脉冲星被中国科学家“捕获”。即将在贵阳召开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首次展示这些发现的背后——处理天文大数据的超算能力。

  对天文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是贵州大数据应用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先行先试,建成全国首个省级一体化政府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在全国较早运用大数据精准指导脱贫工作、吸引国际互联网巨头建设数据存储基地……大数据“智慧树”正在绿水青山间茁壮成长。

  拆除数据“烟囱”,政府治理更具“慧眼”

  打开贵州大数据精准扶贫APP,点击“精准识别”栏目,从省到市、县、乡、村,除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精准识别率等基本数据外,还能看到贫困户是否有房产、车辆、公司等“异常数据”。

  “数据来说话,扶贫难扯谎,假贫困立即就会现出原形。”贵州省大数据局副局长景亚萍说,依托国家共享交换平台,贵州打通扶贫、公安、医疗等17个部门和单位的数据,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运用大数据比对贫困户信息,快速判定其工商注册、不动产登记、车辆购置情况,探索扶真贫、真扶贫。

  “小数据变成大数据,‘死’数据变成‘活’数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办总经济师余泽漱说,全州已对1925户“异常户”进行了核查,清退562户。

  精准描述致贫原因,才能精准帮扶。帮扶干部还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致贫原因,分析并提出对路的脱贫对策,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拆除数据“烟囱”,打破数据“壁垒”,数据开放共享让一个个应用场景“植入”现实。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建设的“智慧法院”系统可为法官自动推送类似案例做参考,也可提出量刑建议,并对法官作出的裁判进行偏离度分析。通过公开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智慧法院”既能发挥“筛子”功效,筛出不规范案件,还能发挥“镜子”功能,照出质量不过关的案件。

  宏观经济运行监测、脱贫攻坚、市场监管、司法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远程医疗……数据正在政府治理各个领域“转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云上贵州”是全国首个省级一体化政府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打开“云上贵州”APP,公众可在线查询社保、交通出行、景区等信息,还可预约挂号、预约车检等。点击“办事大厅”,还能在线申报办理教育、医疗、纳税等事项。

  “网上能办的事都在网上办了,不用东跑西跑,省事还省钱,这几年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提升了不少。”在贵州经商的董林说。

  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省份,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已覆盖省市县3796个审批服务部门、1536个乡镇、1.7万余个村居,50余万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在网上办事大厅公开办理。《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8)》显示,贵州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全国第三。

  “围绕‘数据在哪里、放在哪、怎么用’三个问题,贵州深入推进数据‘聚、通、用’,让政府治理更加精准。”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马宁宇说。

  企业“心中有数”,实体经济更加“壮实”

  连接器是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长期以来,产品研发虽处于领先地位,但生产线一直以人工生产装配为主。不仅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质量还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航天电器与德国西门子合作,打造“柔性智能制造车间”。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流程再造,设备利用率从40%左右提升到70%以上。其中,麻花针生产线工作人员从60人锐减到15人,而产能提升了将近一倍。

  如今,航天电器一条生产线可以制造超过一万种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元器件,公司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并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改变天地宽。”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跃轩说,大数据打破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倒逼企业抛弃“人海战术”“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转向探寻智能化发展之路。近期,将邀请德国工业4.0研究部门为公司把脉,并在美国、德国、韩国等布局市场。

  “在与大数据的融合中,我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国际竞争中。”王跃轩说。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如何深度融合?贵州的办法是:摸清底数、万企融合。在对近1.4万家企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后,引入西门子、思科、施耐德、阿里等100多家全球知名大数据企业为贵州企业问诊把脉、提供转型升级方案。据统计,全省6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4300多家正在实施信息化改造。

  走进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辆辆“小白车”映入眼帘。它们沿着地面的“轨道”自动前行、拐弯,一批批运输着配件。

  “面对生产过程的一个个数据孤岛,海信实施智能化升级,打造全过程大数据链,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贵阳海信公司党委书记温洪刚说,员工总数从1000人左右减少到500人左右,年产能却从改造前的90万台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90万台。电视机生产时间由原来的1周缩短至2小时,产品不良率下降27.56%。

  “每台电视机有一个‘身份证’,产品制造全过程可查询、可追溯。”温洪刚说,这些数据也会及时反馈到产品研发部门和市场部门,为制定新的产品规划和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贵州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指数在全国排名上升了6位,并建立了全国首个面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标评估体系。2017年10月,国务院把“贵州省以大数据为载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2017年第四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通报表扬。

  跨越时空“链接”,国际朋友越来越多

  顶着初夏的骄阳,上百名工人正在贵州贵安新区一处山间忙碌。五条开凿的横洞,配合竖井,鱼骨形的设计样貌已初见端倪。这些看似公路隧道一般的山洞,将成为储存腾讯服务器的特殊“仓库”。

  从举行奠基仪式到箱体进场试运营,不足一年时间,腾讯贵安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刷新了业内纪录。预计到2019年正式投产后,这里将成为高隐蔽、高防护、高安全的数据中心之一。

  腾讯数据中心负责人钟远河表示,为解决建设周期长、标准化困难等问题,公司研发出第四代T-block技术,基于该项技术,建数据中心如同搭积木,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不仅腾讯,苹果、华为等也将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其中,苹果公司将投资10亿美元建设iCloud贵安新区主数据中心,用于存储中国苹果用户数据,预计2020年可投入使用。而根据华为的规划,其建在贵州的存储中心将成为华为全球管理数据存储中心,存储其在170个国家的管理数据。

  从一张白纸到一幅蓝图、一片发展热土,走上大数据之路的贵州正快速崛起为全球数据存储基地之一。

  人才是发展之基。近年来,贵阳与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建立合作关系,吸引美国苹果、惠普、微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等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到贵州投资、办学。

  走进位于贵阳高新区的大数据教育实训基地,宽敞明亮的计算机教室内,学员正通过远程授课,学习印度工程师讲授的软件开发知识。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中国区域技术总监升迪用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基地培训针对政府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在校学生、社会人员,采取“菜单式”“订单式”培养。目前,共举办专题培训班30余期,培训8000余人次。

  先行先试中,贵州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5月26日至29日,2018数博会将在贵阳举行,Facebook、谷歌、阿里巴巴等将参会。作为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数博会已成为国际大数据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两年试验,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数据开放仍需拓展广度和深度;人才瓶颈有待突破;数据安全需要排除隐患。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大数据安全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规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大数据产业。

[责任编辑:杨永青]